游客
题文

安徽庐江县盛桥政府网站的“走进盛桥”栏目介绍:(盛桥)1958年11月撤区建社,原区成立两个人民公社,即盛桥人民公社和魏岗人民公社,盛桥、魏岗人民公社各下设四个大队。1983年公社改乡,1985年改乡设盛桥镇。盛桥从人民公社过渡到乡镇的根本原因是

A.人民公社体制弊端太多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D.盛桥人民群众的要求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批准成立的某机构“一切均仿照军机处办理”。官员分总理和章京两级。最初主持外交与通商事务,后来扩大管理办工厂、修铁路、开矿山、办学校、派留学生等,权力越来越大。这说明该机构

A.主要负责外交和通商事务
B.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
C.是清政府的最高军政机构
D.是清政府筹办洋务的最高行政机构

下图的《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说明了

①工业化程度越低的国家农村人口比例越大
②国际联合企业和跨国公司的出现推动了人口的流动
③工业革命促进人口向城市迁移
④除英国外其他国家还没有开始工业化的进程

A.①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④

德国天主教神学家席林(1874—1956)认为,为了给人类的生存提供物质资料,人类必须从事经济活动,但是经济活动不是目的本身,毋宁说“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上帝”,这是当时天主教经济伦理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以下是对这一观点的分析,合理的是

A.已经脱离了社会发展实际 B.是宗教顺应了时代的表现
C.成了福利国家的理论基础 D.挑战了西方国家社会形态

“再涝地熟,旱亦保泽”。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干燥,降水少,蒸发量大,严重影响了播种和农作物生长。为解决这一难题,魏晋南北朝时期发明了

A.水稻育秧移栽技术 B.耕耙耱技术 C.代田法 D.筒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