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史上曾出现一种奇怪的现象:有的民办企业向清政府交纳一部分资金,以获取清政府的支持和庇护;有的民办企业依附于洋人,如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挂英国国旗,船尾挂中国龙旗;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厚创办轧花厂,但在表面上却依附于日本。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民族企业对外国技术有依赖性 | B.清政府对民族企业进行鼓励和支持 |
| C.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经营方式的吸引 | D.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
二战后美元成为国际货币主要支付手段,其关键因素是
| A.英镑地位下降 |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 | C.双挂钩制度 | D.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
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国家的股份公司,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拥有,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对企业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这反映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
| A.国家干预经济的实施 | B.企业所有权发生了本质变化 |
| C.劳资之间对立消除 | D.企业经营和管理方式发生变化 |
有人形容中世纪后期的欧洲像一个靠他人“通过墙上的裂缝喂养的巨人”,但是这位巨人的力量和知识正在增长,牢狱的围墙已不能长久地禁锢住他。“牢狱的围墙”被突破最早是由于
| A.新航路开辟 | B.殖民扩张 | C.文艺复兴 | D.工业革命 |
国际舆论曾评价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是35年来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一“行动”是指
| A.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 B.开发开放浦东 |
| C.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 D.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
有人把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划分为初步探索、制度创新和纵深推进三个阶段,其中1993—2003年被称为制度创新阶段。这里的“创新”具体指
| A.按劳分配制度的改革 | B.决定改革开放 |
| C.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定 | D.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