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洛霍夫曾给斯大林写信说:“许多区,没有完成粮食征购任务,也没有储备籽种……集体农庄庄员们和个体农民们由于饥饿现在正濒临死亡……工作人员正暴力征粮。”斯大林回信说:“庄稼人在‘耍滑头’,他们要让工人、红军没有饭吃。庄稼汉们实质上是向苏维埃政权宣战。”据此分析,两人观点的主要区别在于( )
| A.是否看到了严重的粮食危机 | B.是否看到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
| C.是否要维护苏维埃的利益 | D.是否要维护农民们的利益 |
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
| A.欧洲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 | B.希望传播天主教 |
| C.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 | D.西方商路不通 |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最能体现这一结论的是
| A.苏州丝织业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
|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
| C.租佃经营方式的推广 |
|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白银 |
据清代叶梦珠《阅世编》载,晚明上海“棉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两,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 材料反映出明代
| A.商业较繁盛但是缺乏竞争 | B.农产品出现商品化趋势 |
| C.上海的对外贸易发达 | D.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商业资本活跃 |
“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与雍正的这句话观点不一致的是
| A.“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
|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
| C.“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
| D.“禁商办、仆役、倡优、下贱不许服用貂裘” |
唐人张籍在《贾客乐》中写道:“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该诗反映的现象是
| A.商人经商获利刺激农民弃农经商 | B.商人好逸恶劳,弃农经商 |
| C.农民赋税沉重,被迫弃农经商 | D.唐朝商业繁荣,农业落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