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金石录〉后序》
李清照
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时先君作礼部员外郎,丞相作礼部侍郎,侯年二十一,在太学作学生。赵、李族寒,素贫俭。每朔望谒告,出,质衣,取半千钱,步入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自谓葛天氏之民也。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练,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日就月将,渐益堆积。丞相居政府,亲旧或在馆阁,多有亡诗逸史、鲁壁汲冢所未见之书。遂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后或见古今名人书画,三代奇器,亦复脱衣市易。尝记崇宁间,有人持徐熙《牡丹图》,求钱二十万。当时虽贵家子弟,求二十万钱,岂易得耶?留信宿,计无所出而还之。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
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故虽处忧患志穷而不屈。余性不耐始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与书史百家,字不刓(wán损失)缺,本不讹谬者,辄市之,储作副本。自来家传《周易》、《左氏传》,故两家者流,文字最备。于是几案罗列,枕席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
呜呼,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至过蘧瑗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忧患得失,何其多也!然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乃理之常。人亡弓,人得之,又胡足道。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绍兴二年、玄黓岁壮月朔甲寅,易安室题。
——选自吕无党抄本《金石录》,参校李文《漱玉集》(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始归赵氏归:嫁 |
B.亦复脱衣市易市:购买 |
C.余性不耐耐:忍耐 |
D.人亡弓,人得之得:为……得意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自谓葛天氏之民也以为凡是州之志山水有异态者 |
B.计无所出而还之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
C.竭其俸入,以事铅椠不赂者以赂者丧 |
D.忧患得失,何其多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有亲朋故友在收藏图书,编修国史的部门任职,李清照和赵明诚夫妇能接触到许多散轶的珍贵图书。 |
B.李清照夫妇家庭虽寒贫,但是如果遇到名人的书画或者古董,往往都会买下来,用衣服包裹拿回家赏玩。 |
C.李清照记忆力非常出众,经常以此和丈夫比试来决定喝茶先后。 |
D.作者在三十四年中,经历了无数打击,其间悲痛可想而知,但作者却能平常心看待,着实不易! |
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余性不耐始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无明珠翡翠之饰室无涂金刺绣之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饭蔬衣练,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
译文:
(2)所以区区记其终始者,亦欲为后世好古博雅者之戒云。
译文: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许衡尝暑中行路,渴甚,道旁有梨,众争取啖,衡独危坐树下,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或曰:“此梨无主。”衡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元史》
翻译句子。
(1)众争取啖,衡独危坐树下
(2)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
(3)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20题。(15-19每题3分)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民”无上,可改为“是”,乃遂改焉。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到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从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①
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非材,固辞不受。黄武中,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进封都乡侯。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中执法。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南、鲁二宫初立,仪以本职领鲁王傅。为傅尽忠,动辄规谏;事上勤,与人恭。
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才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室者谁, 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其见知信如此。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增奉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在上, 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见,上干天听。”
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权叹曰:“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
(选自《三国志·是仪胡综传》,有删节)
注释:①赵简子,即赵鞅,周舍乃其臣僚,曾于简子门前立三昼夜,简子怪而问之,答以愿为其臣僚以效力。
15.下列加红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
固谢不受
B.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于我心有戚戚焉
C.到见亲任,专典机密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D.时同坐人皆怖畏壹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16.加红词古今意义差别最小的一项是( )
A.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
到见亲任,专典机密
B.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C.拯赡贫困,家无储蓄。
潦倒新停浊酒杯
D.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17.下列加红的字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
A.实不敢以愚管之见,上干天听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邻家有起大宅者
后秦击赵者再
D.臣下守职,惧于不称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18.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是仪为人谨慎的一组是( )
①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
②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
③即增奉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④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
⑤在刁嘉案件中,“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
⑥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③④
19.下列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是仪因为郡相孔融嘲讽他目无尊上,便改变了自己的姓氏。
B.是仪因其清廉、谨慎、正直,而受到孙权的赏识和高度信任。
C.在叙述江夏太守刁嘉事件时,作者主要采用对比的手法以突出是仪的忠勇公正。
D.是仪既不推荐贤才,又从不说人家的短处,于是引起孙权对他的责备,说他“不言事,无所是非”。
2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
译文:
(2) 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
译文: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下面3题
耶律隆运,姓韩,名德让,西南面招讨使匡嗣之子也。统和十九年,赐名德昌;二十二年,赐姓耶律;二十八年,复赐名隆运。重厚有智略,明治体,喜建功立事。
侍景宗,以谨饬闻,加东头承奉官。代其父匡嗣为上京留守,权知京亭,甚有声。寻复代父守南京①,时人荣之。宋兵取河东,侵燕,五院②详稳③奚底、统军萧讨古等败归,宋兵围城,招胁甚急,人怀二心。隆运登城,日夜守御。援军至,围解。及战高梁河,宋兵败走,隆运邀击,又破之。
景宗疾大渐,与耶律钭轸俱受顾命,立梁王为帝,皇后为皇太后,称制,隆运总宿卫事,太后益宠任之。统和元年,兼政事令。四年,宋遣曹彬、米信将十万众来侵,隆运从太后出师败之,加守司空,封楚国公。师还,与北府宰相室昉共执国政。上言山西四州数被兵,加以岁饥,宜轻税赋以来流民,从之。六年,太后观击鞠,胡里室突隆运坠马,命立斩之。诏率师伐宋、围沙堆,敌乘夜来袭,隆运严军以待,败走之,封楚王。九年,复言燕人挟奸、苟免赋役,贵族因为囊橐④,可遣北院宣慰使赵智戒谕,从之。
十二年六月,奏三京诸鞫狱⑤官吏,多因请托,曲加宽贷,或妄行掠,乞行禁止。上可其奏。又表请任贤去邪,太后喜曰:“进贤辅政,真大臣之职。”优加赐赉。会北院枢密使耶律斜轸薨,诏隆运兼之。久之,拜大丞相,进王齐;总二枢府事。以南京、平州岁不登,奏免百姓农器钱,及请平诸郡商贾价,并从之。
从伐高丽还,得末疾,帝与后临视医药。薨,年七十一。赠尚书令,谥文忠,官给葬具,建庙乾陵侧。
(《辽史•耶律隆运传》有删改)
[注]①南京:辽设立五京,以今北京为南京。②五院:辽代皇室的一个官署名。③详稳:辽代皇后家族的最高指挥官。④囊窠:口袋。此处指中饱私囊。⑤鞫狱:审查案件。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侍景宗,以谨饬闻以:凭借 |
B.贵族因为囊橐因:趁机 |
C.以南京、平州岁不登登:丰收 |
D.胡里室突隆运坠马突:突然 |
下列句子分别表明耶律隆运“有智略,明治体”的一组是
①侍景宗,以谨饬闻,加东头承奉官。②代其父匡嗣为上京留守,权知京事,甚有声。③宋兵败走,隆运邀击,又破之。④敌乘夜来袭,隆运严军以待,败走之。⑤复言燕人挟奸,苟免赋役,贵族因为囊橐。⑥奏免百姓农器钱,及请平诸郡商贾价。
A.①②③ | B.③④⑤ | C.②④⑥ | D.①③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的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耶律隆运原名韩德让,其父韩匡嗣。因为功勋卓著,在统和年间赐姓耶律,两次赐名, 并且成为辽代皇族成员。 |
B.耶律隆运很有政治才能,两次代父镇守南京,都受到了世人的赞誉。而且军事才干突 出,多次随太后出征,都是获胜而还。 |
C.耶律隆运很关心百姓生活,在和室昉共同执政时,提出为山西四州减轻赋税的奏议;在 总枢府事时,为南京、平州百姓奏请免除了“农器钱”。 |
D.耶律隆运的官职一再升迁,除了个人在军事上建立的功业,在治理国家时提出不少好的 |
建议外,还与太后的信任有很大关系,这也说明太后是个知人善任的领导者。
阅读《孟子》章节,按要求回答
孟子谓戴不胜①曰:“子欲子之王之③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 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
曰:“使齐人傅之。”
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③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 得矣;引而置之庄岳①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 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1)下列各项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孟子对呆不胜说:“假定有个楚国大夫在这里,想让他的儿子学齐国话,那么请齐国的人教他呢,还是请楚国的人教他呢?”孟子其实心里明白,故意一问罢了。 |
B.如果一个楚国人向齐国人学习齐国语言,许多楚国人干扰他,即使天天用鞭子打他,逼他学齐国话,他也不可能学会的。孟子强调的是环境的影响。 |
C.如果在王宫中的人,不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都是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么宋王也一定会变好的。 |
D.薛居州是个好人,如果大家都如同他一般,那么社会也会变化的 |
(2)孟子强调环境的重要性,意在说明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 论语• 公冶长第五 》
1.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子贡认为自己不敢和颜回相比,因为颜回听到一件事就可以推知十件事,而自己却只能推知两件事。 |
B.孔子同意了子贡的看法,认为颜回的确有些方面甚至连自己都比不上,可见孔子对颜回的赞扬和喜爱。 |
C.孔子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可见孔子对“宰予昼寝”这件事并无责备之意。 |
D.孔子认为“宰予昼寝”这件事对他影响很大,他从此改变了判断一个人的方法。 |
2.孔子为何对颜回大加赞赏?孔子认为判断一个人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