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交州都督遂安公寿以贪得罪,上以瀛州刺史卢祖尚才兼文武,廉平公直,征入朝,谕以“交趾久不得人,须卿镇抚。”祖尚拜谢而出,既而悔之,辞以旧疾。上遣杜如晦等谕旨曰:“匹夫犹敦然诺,奈何既许朕而复悔之!”祖尚固辞。戊子,上复引见,谕之,祖尚固执不可。上大怒曰:“我使人不行,何以为政!”命斩于朝堂,寻悔之。它日,与侍臣论“齐文宣帝何如人?”魏徵对曰:“文宣狂暴,然人与之争,事理屈则从之。有前青州长史魏恺使于梁还,除光州长史,不肯行,杨遵彦奏之。文宣怒,召而责之。恺曰:‘臣先任大州长史,使还,有劳无过,更得小州,此臣所以不行也。’文宣顾谓遵彦曰:‘其言有理,卿赦之。’此其所长也。”上曰:“然。向者卢祖尚虽失人臣之义,朕杀之亦为太暴,由此言之,不如文宣矣!”命复其官荫。
徵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怒甚,徵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尝谒告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徵来,匿怀中;徵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初,上令群臣议封建,魏徵议以为:“若封建诸侯,则卿大夫咸资俸禄,必致厚敛。又,京畿赋税不多,所资畿外,若尽以封国邑,经费顿阙。又,燕、秦、赵、代俱带外夷,若有警急,追兵内地,难以奔赴。”礼部侍郎李百药以为:“运祚修短,定命自天,尧、舜大圣,守之而不能固;汉、魏微贱,拒之而不能却。今使勋戚子孙皆有民有社,易世之后,将骄淫自恣,攻战相残,害民尤深,不若守令之迭居也。”中书侍郎颜师古以为:“不若分王宗子,勿令过大,间以州县,杂错而居,互相维持,使各守其境,协力同心,足扶京室;为置官寮,皆省司选用,法令之外,不得擅作威刑,朝贡礼仪,具为条式。一定此制,万世无虞。”十一月,丙辰,诏:“皇家宗室及勋贤之臣宜令作镇藩部贻厥子孙非有大故无或黜免所司明为条列定等级以闻。 ”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九》)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匹夫犹敦然诺敦: 敦厚、淳厚 |
B.上亦为霁威霁:止、收敛 |
C.运祚修短祚:福分 |
D.不若守令之迭居也迭:交替、轮换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若尽以封国邑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
B.文宣怒,召而责之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
C.我使人不行,何以为政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
D.为置官寮,皆省司选用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卢祖尚居功自傲违背皇命,太宗下令立斩于朝堂;魏徵援引齐国文宣王纳谏的事例规劝,最终太宗幡然醒悟,下令让卢祖尚官复原职以荫庇其子孙。 |
B.在魏徵告假去祭扫祖墓期间,太宗曾有临幸南山的打算,后因怕受魏徵责备而取消了南山之行,可见直谏之臣对当国者的影响之大。 |
C.一次太宗正在把玩鹞鸟,望见魏徵前来,将鸟藏于怀中。魏徵上奏朝政大事,经久不停,结果鹞憋死怀中。从中可见太宗对魏徵的敬畏。 |
D.群臣对封建之事各抒己见,或忧经费短缺,或患子孙相残为害,或主张有序地分封亲王宗子,他们从不同层面为皇上的决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皇 家 宗 室 及 勋 贤 之 臣 宜 令 作 镇 藩 部 贻 厥 子 孙 非 有 大 故 无 或 黜免 所 司 明 为 条 列定 等 级 以 闻。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徵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
(2)若封建诸侯,则卿大夫咸资俸禄,必致厚敛。
绵阳市高中2009级第三次诊断性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高祖得政,素知颎(jiǒng)强明,又习兵事,多计略,意欲引之入府。遣邗国公杨惠谕意,颎承旨欣然曰:“愿受驱驰。纵令公事不成,颎亦不辞灭族。”于是为相府司录。时长史郑译、司马刘昉并以奢纵被疏,高祖弥属意于颎,委以心膂。尉迥之起兵也,遣子惇率步骑八万,进屯武陟。高祖令韦孝宽击之,军至河阳,莫敢先进。高祖以诸将不一,令崔仲方监之,仲方辞父在山东。时颎又见刘昉、郑译并无去意,遂自请行,深合上旨,遂遣颎。颎受命便发,遣人辞母,云忠孝不可两兼,唏嘘就路。至军,为桥于沁水。贼于上流纵火筏,颎预为土狗以御之。既渡,焚桥而战,大破之。遂至邺下,与迥交战。仍共宇文忻、李询等设策,因平尉迥。军还,侍宴于卧内,上撤御帷以赐之。
高祖受禅,拜尚书左仆射,兼纳言,进封渤海郡公,朝臣莫与为比,上每呼为独孤[注]而不名也。颎深避权势,上表逊位,让于苏威。上欲成其美,听解仆射。数日,上曰:“苏威高蹈前朝,颎能推举,吾闻进贤受上赏,宁可令去官!”于是命颎复位,俄拜左卫大将军,本官如故。颎每坐朝堂北槐树下以听事,其树不依行列,有司将伐之。上特命勿去,以示后人,其见重如此。又拜左领大将军,余官如故。母忧去职,二旬起令视事,颎流涕辞让,优诏不许。
会议伐辽东,颎固谏不可。上不从,以颎为元帅长史,从汉王征辽东。遇霖潦疾疫,不利而还。后言于上曰:“颎初不欲行,陛下强遣之,妾固知其无功矣。”又上以汉王谅年少,专委军于颎。颎以任寄隆重,每怀至公,无自疑之意。谅所言多不从,甚衔之,及还,谅泣言于母后曰:“儿幸免高颎所杀。”上闻之,弥不平。俄而上柱国王世积以罪诛,当推核之际,乃有宫禁中事,云于颎处得知。上欲成颎之罪,闻此大惊。时上柱国贺若弼、吴州总管宇文弓、刑部尚书薛胃等明颎无罪,上逾怒,皆以之属吏。自是朝臣莫敢言者。颎竟坐免,以公就第。——(节选自《隋书·高颎传》)
[注] 颎父背齐归周,大司马独孤信引为僚佐,赐姓独孤。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仲方辞父在山东辞:告辞,道别
B.朝臣莫与为比 比:并列
C.会议伐辽东会:恰逢
D.甚衔之衔:怨恨,怀恨
9.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军至河阳,(故)莫敢先进 B.上欲成其美,(则)听解仆射
C.上特命勿去(之),以示后人 D.颎初不欲行,(然)陛下强遣之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叛军的战斗中,高颎事先准备了很多堵水的土袋,成功抵御了叛军的火筏,过河后焚毁桥梁背水一战,最终得胜回朝,高祖对他大加褒奖。
B.高祖对高颎常呼其姓表示亲切;又成就其谦让的美名,然后继续重用;命令留下高颎听政的槐树,以示纪念,这些足见高颎深得高祖的重视。
C.高颎功高位显,但因忧虑母亲而去职,只过了二十天,朝廷就命令他返回原来的职位处理政事,尽管他再三流涕推辞,但高祖都不答应。
D.高颎对高祖竭尽忠诚,为主甘愿杀身灭族,但后因谗言而被高祖疏远,又受王世积一案牵连,最终获罪免官,以国公身份回到家乡。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苏威高蹈前朝,颎能推举,吾闻进贤受上赏,宁可令去官!
译文:
(2)颎以任寄隆重,每怀至公,无自疑之意。
译文:
西安交大附中2008—2009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共3题,每小题2分)
任城威王(曹)彰,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大祖(曹操)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课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尝问诸子所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奈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
(建安)二十三年,代郡乌丸反。以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临发,太祖戒彰曰:“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从事,尔其戒之!”彰北征,入涿郡界,叛胡数千骑卒至。时兵马未集,唯有步卒千人,骑数百匹。用田豫计,固守要隙,虏乃退散。彰追之,身自搏战,射胡骑,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战过半日,彰铠中数箭,意气益厉,乘胜逐北。至与桑干,去代二百余里。长史诸将皆以为新涉远,士马疲顿,又受节度,不得过代,不可深进违令轻敌。彰曰:“率师而行,唯利所在,何节度乎?胡走未远,追之必破。从令纵敌,非良将也。”遂上马,令军中:“后出者斩。”一日一夜与虏相及,击,大破之,斩首获生以千数。彰乃倍常科大赐将士,将士无不悦喜。时鲜卑大人轲比能将数万骑观望强弱,见彰力战,所向皆破,乃请服。北方悉平。时太祖在长安,召彰诣行在所。彰自代过邺,太子(曹丕)谓彰曰:“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彰到,如太子言,归功诸将。太祖喜,持彰须曰:“黄须儿竟大奇也!”
太祖东还,以彰行越骑将军,留长安。太祖至洛阳,得疾,驿召彰,未至,太祖崩。
文帝(曹丕)即王位,彰与诸将就国。黄初二年,进爵为公。三年,立为任城王。四年,朝京都,疾薨于邸,谥曰威。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曹彰传》)
18.对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彰读《诗》《书》课:督促
B.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属:连接
C.一日一夜与虏相及 及:到达
D.斩首获生以千数生:活人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
B.尔其戒之其孰能讥之乎
C.虏乃退散乃作《怀沙》之赋
D.斩首获生以千数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20.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8分)
① 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从事,尔其戒之。
② 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
陕西师大附中高2009级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唐震字景实,会稽人。少居乡,介然不苟交,有言其过者辄喜。既登第为小官,有权贵以牒荐之者,震内牒箧中。已而干政,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其人大愧。后为他官,所至以公廉称。咸淳中,由大理司直通判临安府。时潜说友尹京,恃贾似道势,甚骄蹇,政事一切无所顾让。会府有具狱将置辟,震力辨其非,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议。
六年,江东大旱,擢知信州。震奏减纲运米。蠲(juān免除)其租赋,令坊置一吏,籍其户,劝富人分粟,使坊吏主给之。吏有劳者,辄为具奏复其身。吏感其诚,事为尽力。所活无算。州有民庸童牧牛,童逸而牧舍火,其父讼庸者杀其子投火中,民不胜掠,自诬服。震视牍疑之,密物色之,得童傍郡。以诘其父,对如初,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擢浙西提刑。赵氏有守阡僧甚暴横,震遣吏捕治,似道以书营救,震不省,卒按以法。似道怒,使侍御史陈坚劾去之。咸淳十年,起震知饶州,时兴国、南康、江州诸郡皆已归附,大兵略饶。饶兵止十八百人,震发州民城守,昧爽(天蒙蒙亮)出治兵,至夜中始寐。上书求援,未果。元兵使人入饶取降款,通判万道同阴使于所部敛白金、牛酒备降礼,饶寓士皆从之。道同讽震降,震叱之曰:“我忍偷生负国邪?”城中少年感震言,杀使者。民有李希圣者谋出降,械置狱中。明年二月,元兵大至。都大提举邓益遁。震尽出府中金钱,募有能出战者赏之。众惧,不能战。北兵登陴(女墙),众遂溃。震入府中玉芝堂,其仆前请曰:“事急矣,潘江门兵未合,亟出犹可免。”震骂曰:“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从尔言不得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左右不复敢言,皆出。有顷,兵入,执牍铺案上,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遂死之。
(节选自《宋史·唐震传》略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议是:认为正确,肯定
B.江东大早,擢知信州知:主持(掌管)政事,做知府
C.震不省,卒按以法按:追究,查办
D.潘江门兵未合合:关住,关闭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唐震为官清正的一组是()
①有言其过者辄喜
②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
③震力辨其非,说友争之不得
④事为尽力,所活无算
⑤震遣吏捕治
⑥城中少年感震言,杀使者
A.①②⑤B. ②④⑤C.②③⑤D.②③⑥
10.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按要求答题。(10分)
①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乌在其为明也?
客有任目而恶镜者,曰:“是好苦我。吾自有目,乌用镜为?”②久之,视世所称美人,鲜当意者,而不自知己面有黑子,泰然谓美莫己若。左右匿笑,客终不悟,悲夫!
(1)翻译画线的句子。
①.五官莫明于目,面有黑子,而目不知,乌在其为明也?
译文:
②.久之,视世所称美人,鲜当意者,而不自知己面有黑子,泰然谓美莫己若。
译文:
北京市海淀区2009年高三下学期期末练习(语文)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
秦穆公闲问由余曰:“古者明王圣帝得国失国,当何以也?”由余曰:“臣闻之,当以俭得之,以奢失之。”穆公曰:“愿闻奢俭之节。”由余曰:“臣闻尧有天下,饭于土簋,啜于土钘,其地南至交阝止,北至幽都,东西至日所出入,莫不宾服。尧释天下,舜受之,作为食器,斩木而裁之,销铜铁,修其刃,犹漆黑之以为器。诸侯侈,国之不服者十有三。舜释天下,而禹受之,作为祭器,漆其外而朱画其内。缯帛为茵褥,觞勺有彩,为饰弥侈,而国之不服者三十有二。夏后氏以没,殷周受之,作为大器,而建九傲,食器雕琢,觞勺刻镂,四壁四帷,茵席雕文,此弥侈矣,而国之不服者五十有二。君好文章,而服者弥侈,故曰俭其道也。”由余出,穆公召内史廖而告之曰:“寡人闻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由余圣人也,寡人患之。吾将奈何?”内史廖曰:“夫戎辟而辽远,未闻中国之声也,君其遗之女乐以乱其政,而厚为由余请期,以疏其间,彼君臣有间,然后可图。”君曰:“诺。”乃以女乐三九遗戎王,因为由余请期;戎王果具女乐而好之,设酒听乐,终年不迁,马牛羊半死。由余归谏,谏不听,遂去,入秦,穆公迎而拜为上卿。问其兵势与其地利,既已得矣,举兵而伐之,兼国十二,开地千里。穆公奢主,能听贤纳谏,故霸西戎,西戎淫于乐,诱于利,以亡其国,由离质朴也。
(取材于《说苑·卷二十·反质》)
【注释】①铏:古代盛羹器。②傲:通旒(liú),龙旗九旒,周天子仪仗。
8.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犹漆黑之以(之)为器 B.(以)缯帛为茵褥
C.既已得(由余)矣,举兵而伐之 D.故霸(于)西戎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能说明“国君奢”的一组是()
①饭于土簋,啜于土铏②觞勺有彩,为饰弥侈
③四壁四帷,茵席雕文④君好文章,而服者弥侈
⑤君其遗之女乐以乱其政⑥戎王果见女乐而好之,设酒听乐
A.①④⑥B.②③⑥C.①③⑤D.②④⑤
|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戎的臣子由余,深谙治国之道,他的一席话引起了秦穆公的担忧。
2009年临沂市二模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刘超,字世瑜,琅邪临沂人,汉城阳景王章之后也。(1) 章七世孙封临沂县慈乡侯,子孙因家焉。父和,为琅琊国上军将军。超少有志尚,为县小吏,稍迁琅琊国记室掾。以忠谨清慎为元帝所拔,恒亲侍左右,遂从渡江,转安东府舍人,专掌文檄。相府建,又为舍人。于时天下扰乱。伐叛讨贰,超自以职在近密,而书迹与帝手笔相类,乃绝不与人交书。时出休沐,闭门不通宾客,由是渐得亲密。以左右勤劳,赐爵原乡亭侯,食邑七百户,转行参军。
中兴建,为中书舍人,拜骑都尉、奉朝请。时台阁初建,庶绩来康,超职典文翰,而畏慎静密,弥见亲待。加以处身清苦,衣不重帛,家无儋石之储。每帝所赐,皆固辞日:“凡陋小臣,横窃赏赐,无德而禄,殃咎足惧。”帝嘉之,不夺其志。寻出补句容令,推诚于物,为百姓所怀。常年赋税,主者常自四出诘评百姓家赀。至超,但作大函,村别付之,使各自书家产,投函中讫,送还县。百姓依实投上,课输所入,有逾常年。入为中书通事郎。咸和初,遭母忧去官,衰服不离身。(2) 朝夕号泣,朔望辄步至墓所,哀感路人。
及苏峻谋逆,超代赵胤为左卫将军。时京邑大乱.,朝士多遣家人入东避难。义兴故吏欲迎超家,而超不听,尽以妻孥入处宫内。及王师败绩,王导以超为右卫将军,亲侍成帝。帝时年八岁,虽豳厄之中,超犹启授《孝经》、《论语》。温峤等至,峻猜忌朝士,而超为帝所亲遇,疑之尤甚。后王导出奔’超与怀德令匡术、建康令管旆等密谋,将欲奉帝而出。未及期,事泄,峻使任让将兵入收超及钟雅。帝抱持悲泣曰:“还我侍中、右卫!”任让不奉诏,因害之。(3) 及峻平,任让与陶侃有旧,侃欲特不诛之,乃请于帝。帝曰:“让是杀我侍中、右卫者,不可宥。”由是遂诛让。及超将改葬,帝痛念之不已,诏迁高显近地葬之,使出入得瞻望其墓。追赠卫尉,谥日忠。超天性谦慎,历事三帝,恒在机密,并蒙亲遇,而不敢因宠骄谄,故士人皆安而敬之。
(节选自《晋书》)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A.于时天下扰乱,伐叛讨贰贰:离心,背叛,这里用作名词。
B.时出休沐,闭门不通宾客,由是渐得亲密渐:逐渐,慢慢地
c.寻出补句容令,推诚于物,为百姓所怀寻:不久
D.而超为帝所亲遇,疑之尤甚遇:遇到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A.①以左右勤劳,赐爵原乡亭侯②而超不听,尽以妻孥入处宫内
B.①峻猜忌朝士,而超为帝所亲遇,疑之尤甚 ②故士人皆安而敬之
C.①寻出补旬容令,推诚于物,为百姓所怀。 ②以忠谨清慎为元帝所拔
D.①家无儋石之储 ②虽幽厄之中,超犹启授《孝经》、《论语》
1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刘超“忠谨清慎”的一组是
①超自以职在近密,而书迹与帝手笔相类,乃绝不与人交书
②时出休沭,闭门不通宾客
③孰陋小臣,横窃赏赐,元德而禄,殃咎足惧。
④百姓依实投上,课输所入,有逾常年
⑤虽幽厄之中,超犹启授《孝经》、《论语》
⑥让是杀我待中、右卫者,不可宥。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③⑥D.②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超在做舍人时,因为自己的笔迹与皇帝的相似,所以从来不与别人有书信往来,每逢休假时也闭门不出,不接待宾客。
B.刘超家里非常清苦,可每逢皇帝赐与他东西,他都坚决推辞。皇帝对他大加赞赏,但却不改变自己的做法,仍然赏赐给他。
C.刘超在句容任上时,改变以前主者亲自估评百姓家财的做法,让百姓自报家产,这样所征收的赋税反而比往年多。
D。苏峻叛乱时,刘超和匡术、管旆等秘密商议带着皇帝逃跑,没到日子,事情泄漏,被苏峻的部将任让捉去杀害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10分)
(1)章七世孙封临沂县慈乡侯,子孙因家焉。(3分)
(2)朝夕号泣,朔望辄步至墓所,哀感路人。(3分)
(3)及峻平,任让与陶侃有旧,侃欲特不诛之,乃请于帝。(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