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樊姬者,楚庄王之夫人也。庄王即位,好狩猎,樊姬谏不止,乃不食禽兽之肉。王改过,勤于政事。王尝听朝罢晏,姬下殿迎之,曰:“何罢晏也?得无饥倦乎?”王曰:“与贤者俱,不知饥倦也。”姬曰:“王之所谓贤者何也?”曰:“虞丘子也。”姬掩口而笑。王曰:“姬之所笑何也?”曰:“虞丘子贤则贤矣,未忠也。’:王曰:“何谓也?”对曰:“妾执巾栉十一年,遣人之郑、卫求贤女进于王,今贤于妾者二人,同列者七人,妾岂不欲擅王之爱宠乎?妾闻堂上兼女,所以观人能也,妾不能以私蔽公,欲王多见,知人能也。妾闻虞丘子相楚十余年,所荐非子弟则族昆弟,未闻进贤退不肖,是蔽君而塞贤路。知贤不进,是不忠;不知其贤,是不智也。妾之所笑,不亦可乎?”王悦。明日,王以姬言告虞丘子,丘子避席,不知所对。于是避舍使人迎刊、叔敖而进之,王以为令尹,治楚三季而庄王以霸。楚史书曰:“庄王之霸,樊姬之力也。”此之谓也。
颂曰:樊姬谦让,靡有嫉妒。荐进美人,与己同处。非刺虞丘,蔽贤之路。楚庄用焉,功业遂伯。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妾岂不欲擅王之爱宠乎擅:擅长 |
B.遣人之郑、卫求贤女进于王求:寻找 |
C.丘子避席,不知所对对:对答 |
D.楚庄用焉,功业遂伯伯:称霸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王之所谓贤者何也 ②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
B.①今贤于妾者二人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
C.①此之谓也 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D.①楚庄用焉,功业遂伯。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樊姬“善于劝谏”的言行的一组是 ( )
①樊姬谏不止,乃不食禽兽之肉 ②王尝听朝罢晏,姬下殿迎之
③虞丘子贤则贤矣,未忠也 ④遣人之郑、卫求贤女进于王
⑤(虞丘子)所荐非子弟则族昆弟,未闻进贤退不肖 ⑥庄王之霸,樊姬之力也
A.①②④ | B.②⑤⑥ | C.①③⑤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楚庄王得到贤妻良臣的辅助,又善于吸纳批评意见,知错就改,是春秋时代一个比较有作为的君王。 |
B.楚庄王的夫人樊姬毫无嫉妒之心,胸怀豁达,知人善任,举荐贤臣,历史上对她评价很高。 |
C.虞丘子听了楚庄王转告樊姬对他的批评,马上以实际行动“进贤退不肖”,改正了任人唯亲的错误。 |
D.孙叔敖由樊姬推荐担任了楚国令尹,充分发挥了治国的才能,所以说樊姬对楚国的强大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何罢晏也?得无饥倦乎?
答:
(2)王以为令尹,治楚三季而庄王以霸。
答: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⑵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⑶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⑷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
下面3节文字均选自荀子《劝学》,读后完成文后各题。
甲文: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乙文: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xiǔ),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
正也。
丙文: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
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注释:端而言,蠕而动:端,微言。蠕,微动。意思是说极细微的言行。禽犊:小的禽兽。古人相见,常拿小禽兽做礼物。兰槐:一种香料。滫(xiǔ):污水。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⑴形乎动静形:⑵其渐之滫渐
⑶游必就士就:⑷长而异俗长:⑴乙文中“所渐者然也”的“然”指代的是(2分)
⑵丙文中“教使之然也”的“然”指代的是(2分)根据文章“劝学”这一目的,概括这三段文字的基本观点。(
6分)
⑴甲文:
⑵乙文:
⑶丙文:甲文的论证方法是论证,乙文的论证方法是论证,丙文则采用
、论证方法。读了课文中的《劝学》节选以及以上文字,你有哪些启发呢?请分条概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知专诸之能。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吴公子光曰:“彼伍员父兄皆死于楚而员言伐楚,欲自力报私仇也,非能为吴。”吴王乃止,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乃曰:“彼光将有内志,未可说以外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九年而楚平王死。春,吴王僚欲因楚丧,使其二弟公子盍余、属庸将兵围楚之潜(水名);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楚发兵绝吴将盍余、属庸路,吴兵不得还。于是公子光谓专诸曰:“此时不可失,不求何获!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专诸曰:“王僚可杀也。母老子弱,而两弟将兵伐楚,楚绝其后。方今外困于楚,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公子顿首光曰:“光之身,子之身也。”四月丙子,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遂自立为王,是为阖闾。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
(《史记刺客列传》)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进专诸于公子光进:推荐 |
B.光既得专诸,善客待之客:好客 |
C.公子光详为足疾详:“佯”,假装 |
D.既至王前,专诸擘鱼擘:掰,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伍子胥知公子光之欲杀吴王僚内空无骨鲠之臣 |
B.使延陵、季子于晋,以观诸侯之变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
C.伍子胥之亡楚而如吴也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
D.阖闾乃封专诸之子以为上卿良乃入,具告沛公 |
下面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 |
B.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 |
C.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 |
D.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伍子胥既见吴王僚,说以伐楚之利。
(2)且光真王嗣,当立,季子虽来,不吾废也。
(3)方今外困于楚,内空无骨鲠之臣,是无如我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人。七岁能属文,景德初,张知白安抚江南,以神童荐之。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后二日,复试诗、赋、论,殊奏:“臣尝私习此赋,请试他题。”帝爱其不欺,既成,数称善。
仁宗即位,章献明肃太后奉遗诏权听政。宰相丁谓、枢密使曹利用,各欲独见奏事,无敢决其议者。殊建言:“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议遂定。坐从幸玉清昭应宫,从者持笏后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齿,御史弹奏,罢知宣州。数月,改应天府,延范仲淹以教生徒。自五代以来,天下学校废,兴学自殊始。太后谒太庙,有请服衮冕者,太后以问,殊以《周官》后服对。陕西方用兵,殊请罢内臣监兵,不以阵图授诸将,使得应敌为攻守;及募弓箭手教之,以备战斗。又请出宫中长物助边。悉为施行。
殊平居好贤,当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辅皆出其门。及为相,益务进贤材,而仲淹与韩琦、富弼皆进用,至于台阁,多一时之贤。帝亦奋然有意,欲因群材以更治,而小人权幸皆不便。孙甫、蔡襄上言:“宸妃生圣躬为天下主,而殊尝被诏志宸妃墓,没而不言。”又奏论殊役官兵治僦舍以规利。坐是,降工尚书,知颖州。然殊以章献太后方临朝,故志不敢斥言;而所役兵,乃辅臣例宣借者,时以谓非殊罪。
逾年,病浸剧,乘舆将往视之。殊即驰奏曰:“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已而薨。帝虽临奠,以不视疾为恨,特罢朝二日,赠司空兼侍中,谥元献,篆其碑首曰“旧学之碑”。
(选自《宋史·晏殊传》,有删节)
注:僦jiù,租赁。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章献明肃太后奉遗诏权听政权:权且、暂且 |
B.延范仲淹以教生徒延:拖延 |
C.多一时之贤多:增加 |
D.以不视疾为恨恨:遗憾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以笏撞之折齿皆白衣冠以送之 |
B.而小人权幸皆不便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
C.当世知名之士行李之往来 |
D.乃辅臣例宣借者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
A.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 /同进士出身 |
B.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 /同进士出身 |
C.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赐同进士出身 |
D.帝召殊与/进士千余人/并试廷中/殊神气不慑/援笔立成/帝嘉赏 |
/赐同进士出身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群臣奏事太后者,垂帘听之,皆毋得见。
译:
(2)又奏论殊役官兵治僦舍以规利。坐是,降工尚书,知颖州。
译:
(3)臣老疾,行愈矣,不足为陛下忧也。
译:
文言文阅读
阅读《劝学》、《师说》中的两段文字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师说》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彰:清楚 |
B.而耻学于师耻:以…为耻 |
C.非能水也水:游泳 |
D.今之众人众人:许多人 |
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蚓无爪牙之利 |
B.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其皆出于此乎 |
C.吾尝终日而思矣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而耻学于师 |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劝学》选段以学习的作用来论述“学不可以已”。认为人变得聪明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善假于物”。先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来阐说,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
B.《劝学》选段连用四个生活中常有的经历来设喻,阐明借助外部条件和注重积累的重要作用,借此证明人通过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 |
C.《师说》选段承接对师道的论述,用三组对比,写不同的认识、不同的做法和不同的结果,批判了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
D.《师说》选段最后对士大夫之族的评论批判的力度加深,“其可怪也欤”一句对不肯从师而学的愚蠢作风表现出无法容忍的批判态度。 |
翻译下列句子。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