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古籍记载:“扬郡以风帆数扇,俟风转车,风息则止,此车为救潦,欲去泽水,以便栽种。”此农具出现于
| A.曹魏 | B.唐代 | C.宋代 | D.明清 |
公元前399年的春天,3名雅典公民对苏格拉底提起诉讼,告他不敬城邦之神.传播异端宗教.腐蚀雅典青年,最终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关于苏格拉底之死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反映代议民主的公平公正 | B.轮流执政直接民主的体现 |
| C.符合当时雅典的司法原则 | D.审判机构应是五百人会议 |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
| 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
鼎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左传》曾载:“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国,德之修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杜甫诗云:“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无欲。”从中可知“鼎”在商周时代的作用是
①权力的象征②隐喻政权③食器④用于收藏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一些新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②“福利国家”得到发展,政府公共开支增加
③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④“新经济”出现,打破了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循环的规律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1931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上街购物的家庭主妇称作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干一些实事,多买一些东西,多制造一些商品。”从经济学上看,凯恩斯的“消费爱国论”()
| A.没有看到“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必然结果 |
| B.表明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
| C.没有看到消费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的品种 |
| D.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