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一盏文章铺锦绣,苦心几番诗词发春华”是一幅励志读书的楹联。下列名句中与之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②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③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④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面对中国基本养老保险沉重的支付压力,推迟退休年龄已无法回避。《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一个亮点。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 A.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 |
| B.矛盾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
| C.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
| D.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 |
下面漫画《一举两得》(作者:何青云)启示我们
| A.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寻求最优目标 |
| B.要善于搞好局部以推动整体的发展 |
| C.要树立创新意识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
| D.要发挥正确价值观对认识世界的导向作用 |
冰川融化的速度正在不断加快。科学家警告说,这一现象将会导致海平面升高,并导致世界各地出现更多严重的洪涝灾害和暴风雨,而且也会影响到动植物的生长、珊瑚礁的形成、飓风的威力、干旱现象、气流变化以及区域性气候等。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 A.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
| B.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
|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
| D.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
“打虎拍蝇”、“顶层设计”、“新常态”等反映当下中国政治经济生态的热词,纷纷入选2014年十大流行语。这些热词的出现表明
| A.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
| 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
|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
| D.不同的人对不同事物的认识不同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在生活上,这一思想对很多人有借鉴意义:心态好就能超脱世俗杂事的困扰。从哲学角度看,“心远地自偏”属于
| A.客观唯心主义 | B.朴素唯物主义 |
| C.主观唯心主义 |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