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某种植物幼苗(大小、长势相同)均分为甲、乙两组后,在两种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培养时鲜重的变化情况(其它条件相同且不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3 h时,两组幼苗均已出现萎蔫现象,直接原因是蒸腾作用和根细胞失水 |
B.6 h时,甲组幼苗因根系开始吸收K+、NO-3,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 |
C.12 h后,若继续培养,甲组幼苗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乙组幼苗将死亡 |
D.实验表明,该植物幼苗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
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将口腔上皮细胞放入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溶液中的目的之一是( )
A.使DNA解螺旋成单链 |
B.使细胞中蛋白质水解成氨基酸 |
C.使细胞保持正常形态 |
D.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 |
以下是四位同学所做的实验记录,其中正确的是( )
A.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滤纸条上越在下面的色素带越宽 |
B.有丝分裂实验中,可观察到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慢慢向两极移动 |
C.观察叶绿体实验中,高倍显微镜下可看到黑藻叶绿体具有双层膜结构 |
D.观察线粒体形态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都需要用染色剂进行染色 |
多个氨基酸缩合形成含2条肽链的蛋白质时,分子量减少了1764。由此可知此蛋白质分子所含的氨基酸数和肽键数分别是( )
A.100、99 | B.99、98 | C.98、98 | D.100、98 |
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切片时,用低倍物镜看清楚物像后,转换成高倍物镜时却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观察到的物体,下面对这种现象的原因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
A.反光镜未调好 |
B.被观察的物体未移至视野的中央 |
C.焦距未调好 |
D.转换高倍物镜时未更换高倍目镜 |
DNA是哪种单体的多聚体( )
A.葡萄糖 | B.脱氧核苷酸 |
C.核苷酸 | D.核糖核苷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