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甲是H2O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O2分别产生的O2随时间的变化,若该酶促反应过程中改变某一初始条件,以下改变正确的是
A.PH=A时,E点下移,D点左移。 |
B.PH=C时,E点为0。 |
C.温度降低时,E点不移动,D点右移。 |
D.H2O2量增加时,E点不移动,D点左移。 |
“中耕松土”有利于农作物增产,其原因是()
A.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加速有机物的分解,增加土壤肥力 |
B.减少土壤中氮素的损失 |
C.促进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
D.有利于提高小麦、水稻等农作物的固氮能力 |
一个DNA分子的一条链上,腺嘌呤比鸟嘌呤多40%,两者之和占DNA分子碱基总数的24%。那么在这个DNA分子的另一条链上,胸腺嘧啶占该链碱基数目的()
A.44% | B.24% |
C.14% | D.28% |
孟德尔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该方法的基本内涵是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不属于假说内容 |
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
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 |
D.“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1∶1)”属于推理内容 |
为研究豌豆的高茎与矮茎和花的顶生与腋生性状的遗传规律,设计了两组纯种豌豆杂交的实验。根据图示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豌豆茎的高度由细胞核基因控制 |
B.花的着生位置由细胞核基因控制 |
C.子一代所有个体的基因型相同 |
D.该实验中亲代的腋生花都需作去雄处理 |
2002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英国科学家苏尔斯教授发现了存在于高等生物细胞中的nuc一1基因,它所编码的蛋白质能使DNA降解(nuc-1基因称为“死亡基因”)。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发育过程中,细胞的产生和死亡始终保持动态平衡 |
B.若能激活细胞“死亡基因”,则可特异地杀死癌细胞 |
C.蝌蚪尾的自溶现象是细胞死亡的具体表现 |
D.细胞中部分遗传信息表达受阻是细胞死亡的具体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