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中国古代)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 B.推行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
| C.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 | D.科举入仕的深远影响 |
启蒙思想家康德说:“启蒙运动这样一件大好事,它必定会把人类从其统治者的自私自利的扩张计划之下拯救出来……随之而来的启蒙了的人们对于自己已经充分理解到的好处所不可避免地要采取的一种衷心的同情,就必定会一步步地上升到王座上来,并且甚至于会对他们的政体原则发生影响的。”这一言论说明()
| A.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 B.思想的启蒙是政治变革的前奏 |
| C.启蒙思想必定动摇君主专制统治 | D.启蒙思想是社会变革的主要条件 |
美国思想家托马斯·潘恩曾说:“如果不是伴随着在政府的原则和实践方面的革命,美国的独立只会被认作是从英国的分离,是无足轻重的事情。”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独立战争使北美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 |
| B.独立战争为民主制度建立奠定了基础 |
| C.民族独立解放应与民主政治建设同步 |
| D.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更具有深远意义 |
“人民拥立国君是为了捍卫他们的自由,而不是去做他的奴隶,……因此君主只有维持最强者地位,他才能实行统治。一旦人民可以把他们撵下台,他就不能抱怨人民使用暴力……只靠暴力维持的,只有用暴力来推翻。任何事物都是这样按照自然法则发生的……”据此你认为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 A.《哲学通讯》 | B.《纯粹理性批判》 |
| C.《社会契约论》 | D.《论法的精神》 |
“人是善变无常的、优柔寡断的、浅薄无知的、容易被操弄的,而政治是一种精细的艺术,需要智慧和良好判断,这不是每个公民都拥有的特质。”这批判的是()
| A.隋唐的科举 | B.雅典的民主制 |
| C.罗马的法律制度 | D.欧美的代议制度 |
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说:“从……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中国与亚非国家之间的“共同基础”是()
| A.社会制度 |
| B.意识形态 |
| C.联合抗击西方殖民侵略 |
| D.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