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外圆表示纬线圈,N为北极点。 若AB弧表示2013年3月1日的范围,其余为另一日期。设 B 点为零时,则100°E的区时为( )
A.3月 2日 13 时 40 分 | B.2 月 29 日 13 时 40 分 |
C.3 月2 日 14 日 00 分 | D.3 月1 日 14 时 00 分 |
关于地球一天作息时间长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太阳日 | B.为23时56分4秒 |
C.一个恒星日 | D.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为一个太阳 |
下列叙述:①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环境质量②消除固体废弃物污染③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④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其中属于湿地主要生态功能的是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扩大的人为因素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影响因素中比重最大的是
A.过度樵采 | B.过度放牧 | C.过度开垦 | D.水资源利用不当 |
下图为某区域某种自然资源储量和需求量关系图。读图回答问题。四地中资源储量最小,而需求量最大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四地间该资源最有可能产生跨区域调
配现象的是
A.①→② | B.④→① |
C.③→④ | D.②→③ |
20世纪80年代,国家根据全国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据此回答各题。下表表示划分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各项指标(“J”的多少表示优势的大小)。据表判断,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排序与表中数码相符的是
A.①②③ | B.③②① | C.①③② | D.②③① |
我国东、中、西部存在明显的产业结构差异。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自然条件不同 | B.资源配置不同 |
C.劳动力素质不同 | D.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据此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回答问题。下列各项,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是
A.都是平原地区 | B.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
C.都位于入海口处 | D.土壤都比较肥沃 |
有关这两个区域农业生产活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长江三角洲属于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 |
B.松嫩平原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 |
C.![]() |
D.长江三角洲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则适宜发展畜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