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
| A.3° | B.5° | C.8° | D.10° |
图上标出的经纬网格区中
| A.②与③都处于暖温带 |
| B.随地球自转,③的角速度比④小 |
| C.从春分到夏至,①比④的昼长变化幅度大 |
| D.从夏至到秋分,②比⑤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幅度大 |
人口密度差值最大的两个网格区是
| A.①和④ | B.②和③ | C.③和⑤ | D.④和⑤ |
从地形和降水条件分析,最易发生泥石流的网格区是
| A.① | B.② | C.④ | D.⑤ |
干空气或未饱和的湿空气温度变化的数值叫干绝热递减率。当空气饱和后,由于上升过程中气温继续降低,降水释放热能弥补降温。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a、b两线段所反映的地理含义是
| A.a线段气温递减率大,为较干空气 |
| B.a线段气温递减率小,为较湿空气 |
| C.b线段气温递减率大,为较湿空气 |
| D.b线段气温递减率小,为较干空气 |
若图示为某一山地迎风坡的降温状况,则开始出现降水的高度约为
| A.1000米 | B.2000米 | C.3000米 | D.4000米 |
下图为西班牙马德里到中国西安的各月降水占全年降水的百分比等值线分布。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信息显示
| A.由沿海到内陆降水量逐渐减少 | B.亚洲东部降水量多于欧洲西部 |
| C.自东向西降水季节变化越来越小 | D.自东向西冬季降水率呈上升趋势 |
影响图中等值线分布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 B.大气环流 | C.海陆位置 | D.地形地势 |
海洋自然带是指海洋上的自然地理分带。下图为太平洋东部的海洋自然带分布。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海洋自然带没有严格按纬向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底地形 | B.板块运动 |
| C.海洋降水 | D.海水运动 |
与同纬度大洋西部的大陆架相比,甲海域
| A.受洋流分流影响,海洋物种多 | B.受洋流汇流影响,海洋物种多 |
| C.受洋流分流影响,海洋物种少 | D.受洋流汇流影响,海洋物种少 |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雪线上升。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冰川消融后露出的地表受到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冻融风化作用 | B.冰川侵蚀作用 |
| C.流水侵蚀作用 | D.冰川沉积作用 |
山地冰川消融会导致山地冰川的持续后退。除全球变暖因素外,其主要原因是()
| A.裸露地表反射更多的太阳辐射传导给冰川 |
| B.裸露地表吸收更多太阳辐射,增强地面辐射 |
| C.冰川反射率减小,直接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 |
| D.冰川反射率增强,反射更多太阳辐射的光热 |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海沟的分布示意。完成下列各题。
图中M海沟的成因是
| A.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张裂 | B.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 |
|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挤压 | D.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张裂 |
图中甲、乙两地
| A.全年受副高控制,干旱少雨 | B.夏半年的盛行风向相同 |
| C.全年受信风控制,干旱少雨 | D.冬半年的盛行风向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