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甲地﹝14.6 °S, 47.8 °E, 海拔 57 m)
|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 平均气温℃ |
26.4 |
26.5 |
27 |
27.2 |
26.4 |
25.1 |
24.6 |
24.7 |
25.3 |
26.4 |
26.9 |
26.8 |
| 降雨量mm |
428.6 |
396.6 |
199 |
83.3 |
21.4 |
6 |
6 |
5.8 |
12.8 |
49 |
132 |
299.5 |
乙地(18 °S, 44°E, 海拔 23m)
|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 平均气温℃ |
26.9 |
26.8 |
27 |
26.5 |
24.7 |
22.9 |
22.6 |
23.2 |
24.5 |
25.9 |
26.9 |
27.1 |
| 降雨量mm |
306 |
288 |
122.3 |
30.7 |
9 |
2.8 |
4.7 |
3.9 |
5.8 |
14.7 |
49.2 |
194.8 |
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
| A.甲为热带季风气候、乙为热带草原气候 |
| B.均为热带草原气候 |
| C.甲为热带草原气候、乙为热带季风气候 |
| D.均为热带季风气候 |
甲地旱季比乙地短,降水量更丰富,主要原因是( )
| A.两地地形位置不同,甲位于迎风坡、乙位于背风坡 |
| B.甲受湿润的西南季风影响时间比乙长 |
| C.甲地受暖流影响,乙地受寒流影响 |
| D.甲地受赤道低压控制时间比乙长 |
我国目前荒漠化的发展趋势是
①局部逆转,整体扩大②局部扩大,整体逆转③治理速度超过破坏速度
④破坏速度超过治理速度⑤维持在平衡状态⑥自然因素起主导作用
⑦人为因素起主导作用
| A.① ④ ⑦ | B.② ③ ⑥ | C.⑤ ⑥ | D.② ④ |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绿洲多分布在
| A.沙漠的中心地区 | B.山间盆地 | C.山麓地带 | D.山腰地带 |
关于过度放牧造成的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布于绿洲内部草原中 |
| B.分布于草原牧区地表集水坑和放牧点井泉附近 |
| C.分布在旱农业区内部 |
| D.分布在河流上游 |
读三江平原湿地变化图回答问题
三江平原湿地形成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①气候冷湿 ②地形地平不理排水 ③土壤存在冻土层不利地表水下渗 ④河流较多,降水较多 ⑤植被稀少 ⑥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小
| A.①②③⑤⑥ | B.①③⑤⑥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③④⑤⑥ |
从图中可以看出三江源湿地发生怎样的变化
| A.湿地数量增加 | B.湿地数量减少 |
| C.湿地质量下降 | D.基本没有变化 |
湿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过度开荒垦殖 |
| B.气候变化 |
| C.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 |
| D.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 |
读图,回答问题
若甲、乙分别是黄土高原与长江三角洲地区,M、N代表的产业要素在区际之间流向合理的是
| A.M为资金,N为劳动力 | B.M为能源,N为技术 |
| C.M为技术,N为资金 | D.M为信息,N为零部件 |
若M为钢铁厂,其转移对甲、乙两地的影响描述合理的是
| A.甲地就业机会增多 |
| B.促进甲地劳动力向第二产业转移 |
| C.加快乙地工业化进程 |
| D.带动乙地劳动力导向型产业迅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