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下列有关生物体内信息传递和调节的问题。下图表示人体神经系统对排尿的控制,其中尿道内、外括约肌都是一种环形肌肉,逼尿肌分布于膀胱壁。请据图回答:
(1)图中尿道内、外括约肌、膀胱逼尿肌属于反射弧中的哪一部分?_______________。
(2)当膀胱充盈后,人会产生尿意,请用箭头和图中必要文字、字母表示产生尿意的神经传导途径: 。在整个神经冲动传导的过程中,c神经纤维膜外形成向 (填“左”或“右”)方向的局部电流。
(3)当尿液进入尿道后,尿道感受器兴奋,兴奋传入初级排尿中枢,进一步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这是一种 (填“正反馈”或“负反馈”)调节。
(4)正常情况下,人的尿量和排尿时机依赖于神经-体液调节,饮水不足或体内失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会 ,刺激 (结构名称)渗透压感受器,使 产生渴感,通过主动饮水补充水分。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排尿有时会出现异常现象。如:受到惊吓后尿失禁,原因是 。某人在车祸中下丘脑受到暂时性损伤,出现多尿症状,原因是: 。
以下是某调查小组对某森林生态系统进行调查研究的情况,分析回答:
(1)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为了统计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在群落的中心部位选取样地,用随机取样法取样,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系列取样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试写出该研究的课题名称:。
②据图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m。
(2)调查小组对该生态系统的几种植物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株/m。)
![]() 植物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A |
10.0 |
9.2 |
8.0 |
6.8 |
5.5 |
B |
3.0 |
2.1 |
1.1 |
0.3 |
0.1 |
C |
0.3 |
0.6 |
1.1 |
1.5 |
2.3 |
D |
3.0 |
2.0 |
0.4 |
0 |
0 |
如果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是。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土物种和环境造成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已知狗皮毛的颜色受两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B-b)控制,表现型有三种,分别为沙色(aaB_或A_bb)、红色(A_B_)、白色(aabb)。经观察绘得系谱图如下,其中1号、2号为纯合子。请据图分析回答:
(1)1号和2号的基因型分别是。
(2)6号和7号后代出现三种表现型,产生该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在理论上6号和7号的后代中出现三种表现型的比例为。
(3)狗有一种遗传病,称作Pelger异常。有这种病的狗基本正常,但是其部分白细胞的核异常(核不分叶)。
实验一:将Pelger异常的雄狗与健康的纯系雌狗杂交能产生后代,下一代的情况是:正常雌狗63只,正常雄狗60只,Pelger异常雌狗61只,Pelger异常雄狗58只。
实验二:将都属Pelger异常的雄狗与雌狗杂交,下一代的情况有所不同:正常雌狗57只, Pelgel异常雌狗119只,正常雄狗61只,Pelger异常雄狗113只。
①根据上述两组实验结果,推测Pelger异常狗的基因型(用D或d表示)。
②利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说明,分析实验二的结果。。
下图甲表示某种植物特殊的CO:同化方式:夜间气孔打开,固定CO2,产生苹果酸贮存于液泡;白天气孔关闭,苹果酸脱羧释放CO2,用于卡尔文循环。下图乙表示a、b、c三种植物叶片光合作用速率的日变化。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植物夜晚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三碳糖的原因是。该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CO2的来源有、。
(2)图甲中的植物最可能是图乙中的种植物(填字母),推测这种植物最可能的生活环境是。
(3)图乙b植物叶片在晴天中午光照强烈时,CO2吸收速率出现了低谷,这一现象被称为光合作用的“午 休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图乙a植物叶片在晴天中午光照强烈时,CO2吸收速率却没有出现低谷,从该植物固定CO2的酶的特点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4)在一定的二氧化碳浓度和适宜温度下,把图乙中a植物的叶片置于5千勒克斯(光合作用总速率为44mgCO2/100cm2叶·小时)光照下14小时,其余时间置于黑暗中(细胞呼吸速率为6.6 mgCO2/100cm2叶·小时),则一天内该植物每25cm。叶片葡萄糖积累量为mg(用CO2的净吸收量表示)。
下图是转基因抗冻番茄培育过程的示意图(ampr为抗氨苄青霉素基因),其中①。④表示相关的操作步骤,甲、乙表示相关结构或细胞。Pst I酶和Sma I酶切割基因后将产生不同的粘性末端。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甲代表的是基因表达载体,乙可代表番茄细胞 |
B.可用Pst I酶和Sma I酶切割鱼的抗冻蛋白基因以避免目的基因末端发生任意连接 |
C.若用Pst I酶和Sma I酶切割质粒产生的DNA片段有3种 |
D.图中③、④依次表示组织培养过程中番茄组织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 |
从某地分离到能分泌纤维素酶的枯草杆菌,对此菌进行诱变,利用染色法筛选纤维素酶产量高的菌体。(染色法:染料和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发生颜色反应,当纤维素被菌体水解,培养基中会出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
(1)实验材料:菌体悬液,紫外灯,添加__________为碳源的选择培养基,培养皿等
(2)实验过程及结果预期:
a.将菌体悬液稀释至适当浓度,平均分成甲、乙两组。
b.甲组用__________的紫外线照射一定时间,乙组不做处理。
c.__________接种至选择培养基上。
d.观察并测量__________的直径与相应菌落直径
e.若甲组中出现了纤维素酶产量高的菌体,其形成的菌落表现为__________比乙组相应值的平均值大。
(3)甲组中会出现纤维素酶产量不同的菌体,此现象是由于紫外线的照射改变了基因的,即发生了
(变异类型),体现了此变异的__________特点。
(4)枯草杆菌因没有__________系统,其分泌纤维素酶与真核细胞蛋白质的分泌方式不同。
(5)若用液体培养基培养上述细菌,研究其数量变化规律,绘制出该菌的生长速率曲线如右图,据图描述此菌的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