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既占上海,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国土欲瓜分,自古夷狄之横,未有甚于今日者。——苑书义等《中国近代史编》
材料二: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肆虐同群。
——《拳匪纪事》
材料三:义和团各团场,均门前树立大旗,上书“保清灭洋”等字,人皆耀武扬威。
——《庚子纪事》
材料四: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再与大清闹。
——黄曾源《义和团事实》
材料五:中国民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机……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
请回答:
(1)材料1、2说明义和团运动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3、4反映义和团对待洋人的态度怎样?
(3)材料4反映了义和团的什么局限性?
(4)材料5“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机”指的是什么?说明义和团的作用是什么?既然“瓜分一事,实为下策”,那么此后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上策”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中日邦交正常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材料三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材料四一位研究晚清乡土意识的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孔子和苏格拉底关于“为政”的不同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们政治主张产生的共同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明清之际思想家与法国启蒙思想家思想的共同点。与明清时期相比,法国启蒙思想侧重强调什么?
(3)你是否认同材料四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同治初年由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族的方案。……这是一个不彻底的方案。……甲午以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族的第二方案。……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夫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现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试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
材料四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二两个救国救民族的方案主旨有何不同?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救国救民族的方案较第一第二方案有何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国人的路”是一条什么道路?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会选择这条道路?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出的革命道路是什么?有何特点?实践结果怎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西方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教会神学,其内容是关于身后世界的问题。…在中世纪的西方封建国家中,与君权平列的有教权。……西方封建时代并无近代意义的立法概念,法律是古老的习惯法。所谓习惯法,就理论上讲,就是法律来自社会,而非出自君权。
儒家的圣贤主张经世致用,……封建时代中国的皇帝,既是君,又是神,君神合一。……一切权力都掌握在手里。除此,中国还有一个关于君权的理论,叫做“君者,法之原也”。……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
------摘自吴于廑《中西启蒙运动的比较》
材料2:十八世纪,牛顿的学说通过伏尔泰传播到了法国,从而使法国人首次感受到牛顿思维的优势。牛顿的学说证实了在对客观真理的探索中,最可靠的是人的理性,而非信仰。牛顿的理性精神对法国的人文及其他众多学科产生了巨大冲击。
——《牛顿引力理论给法国带来的冲击》
材料3:20世纪初,掀起了物理学革命,出现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它们并对其他学科产生了历史性的影响。人类对自然世界的科学探索又跃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材料4:“神舟”六号尚在太空邀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崇尚科学、爱好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
——据新华社电
请回答:
(1)据材料1回答中国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为什么要比西方启蒙运动遇到的困难大的多?根据材料2回答牛顿引力理论给法国带来的冲击?
(2)根据材料3列出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大理论出现的历史背景。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高科技发展的方向作了怎样的调整 ? 为什么作出这样的调整?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党和政府作出了怎样的战略决策 ? 21世纪,我国在高科技领域取得的骄人成绩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世纪的人,力求达到知识的完全的合理的协调,把这当做是哲学及宗教的目标……伽利略与牛顿的物理学,推翻了这个自成系统知识体系;科学采取了建立在力学基础上的常识性实在论的。
材料二近年来物理研究,进入了一种特殊的状态,或者说进入了17世纪以来前所未有的状态。一方面它的古典的背景,即牛顿的动力学与麦克斯韦的电磁学,依然在应用,依然在产生具有伟大价值的成果。但另一方面,今日最惊人的发现---原子结构的理论方面,古典的定律又已失其效用,而我们不得不接受相对论与原子论概念。
-----以上材料皆选自丹皮尔《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材料三 1842年,迈尔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论文《论无极界的力》,终于在德国的《化学与药物杂志》上发表……但没有受到人们的青睐,反而受到不少嘲笑和攻击……焦耳把自己的实验成果写成论文《论伏打电池所产生的热》……焦耳的学术成果和迈尔的成果一样,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遭到权威们的反对,使他的论文不能立即发表。
-----《蒸汽机带来的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牛顿的物理学”的历史作用。
(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17世纪物理学的伟大贡献和近年来物理学研究的伟大贡献,并指出二者的关系。
(3)材料三中迈尔和焦耳的遭遇说明什么?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年代
科技发明(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百分比

百分比
公元l-400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40l-1000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100l-1500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150l-1840年
472
19
4%
453
96%


材料二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
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情况。
(2)依据材料三,分析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贡献。
(3)你认为3至13世纪“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明清时期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