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民强烈反对征粮队的活动,要求经营自由和贸易自由,但遭到否定和拒绝。
材料二 我们是说俄国共产主义的“最初步骤……”把小农组织成各种协作社这一从小商品农业过渡到共产主义农业的办法,也刚刚开始实行。由国家组织产品分配代替私营商业这件事,即由国家收购粮食供应城市、收购工业品供应农村这件事,也是这样。
农民经济仍然是小商品生产。这是一个非常广泛和极其深厚的资本主义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资本主义得以保留和复活起,而且同共产主义进行极其残酷的斗争。这个斗争的形式,就是以投机倒把反对国家收购粮食(以及其他农产品),概括的说,就是反对由国家分配农产品。
——列宁《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
材料三 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921年3月21日颁布了《关于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法令。规定,每一农户的粮食税取决于他的土地数量、家庭人口、收成、财产状况。……所有农户在缴纳粮食税后可以自由处理剩余的粮食,可以拿到市场自由买卖。
——摘自《世界史 现代部分》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苏维埃俄国的什么政策?
(2)结合史实,根据材料二分析列宁对农村经济政策的设想。
(3)根据材料三分析布尔什维克党对以前的政策进行了哪些修正?有什么进步性。
右图是坐在轮椅上的一位美国的总统。1932年他当选为美国总统,他在就职时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敌人入侵时一样。”1936年他又说:“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不仅是一种反对匮乏.贫穷与经济不景气的战争,而且是一种争取民主政治生存的战争。”
请回答:
(1)这位总统所说的“伟大而成功的战争”指什么?
(2)根据上文及所学知识概括这场“战争”的特点。
(3)这场战争对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请指出联邦德国、日本在其影响下建立的社会经济体制。
(14分)从孔子创立儒家学说到今天,儒家学说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
材料一:
图1孔子 图2董仲舒
(1)图中二位历史人物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指出其主要观点?
材料二: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
──《二程遗书》
材料三: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朱熹
(2)材料二、三在思想上有何相同点?
材料四:“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心外无事,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王阳明《答顾东桥书》
(3)材料四与材料二、三的思想又有何不同?
材料五:
“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4)根据材料归纳黄宗羲的主要政治思想,并指出其对后来历史发展的影响?
(5)儒家思想在现代重新受到重视的原因有哪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是推行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苏联史》
材料二: 后来列宁说:“我们原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同时又指出:“当时所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是正确。”
——《列宁选集》
材料三: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苏联兴亡史》
材料四: 必须再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列宁选集》
材料五: 1921—1925年苏俄(苏联)农业的发展情况
年份 |
谷物产量(万吨) |
播种面积(万公顷) |
大牲畜数(万头) |
1921 |
3 625 |
9 030 |
8 040 |
1922 |
5 030 |
7 770 |
6 990 |
1923 |
5 659 |
9 170 |
6 510 |
1924 |
5 140 |
9 810 |
|
1925 |
7 247 |
10 043 |
18 920 |
请回答:
(1)材料一指的是什么政策?
(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列宁认为“当时所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是正确”的依据是什么?
(3)据材料三,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后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4)材料四中“必须再退”退到什么地步?
(5)材料五反映的现象有何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至的葡萄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很多,英国也不可能成为发动工业革命的国家……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过程。
——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材料二: 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海底电缆的铺设、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影响。
(2)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社会经济现象,并简要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材料三:美国波音的777型客机由13.25万个主要零部件组成。这些零部件由全世界545家供应商生产。其中,8家日本供应商制造飞机机身.机门和机翼,1家新加坡供应商制造机头.起落架的舱门,3家意大利供应商制造机翼阻力板。1905年,瑞士人创办的雀巢公司把厂房开到英国、美国、西班牙、德国。将近一个世纪后,雀巢公司在全球已有5百多家工厂,雀巢产品几乎遍布世界各地。据2003年统计,每一分钟,有3900杯雀巢咖啡被世界各地的人们享用。
—— 新教材岳麓版·历史必修二
(3)材料三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什么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现象给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1月27日,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5周年,40多国领导参加了集会。87岁的波兰前外交部长巴尔托舍夫斯基是奥斯威辛集中营的一位幸存者,他是本次活动第一位发言的嘉宾。他在讲话中说:“今天在这里,不管我们的信仰和种族如何,作为奥斯威辛集中营最后的幸存者,我们都有权利相信,我们所遭受的苦难和失去的亲人,对于建立一个更美好的欧洲乃至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材料二某中学学生在学习了《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后,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处提出了这样的申请:
“你们好!我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某中学的五位高中学生。经过长时间的调查与学
习,我们郑重地向联合国推荐:将南京日军侵华战争大屠杀纪念馆和哈尔滨日军‘731细菌
战遗址’联合申报世界警示文化遗产。”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尔托舍夫斯基所说的“具有重要的意义”的含义。
(2)你觉得这些同龄人的申遗步骤符合要求吗?第一步应该怎么做
(3)你认为南京日军侵华战争大屠杀纪念馆申遗具备哪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