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士丁尼时代钦定出版的《法学阶梯》写到:“受法律和习惯统治的一切国家,部分是受其固有的特定法律支配,部分是受全人类共有的法律支配。一个民族所指定的法律,称为该民族的‘民事法律’,但是,由自然理性指定给全人类的法律,则称为国际法,因为所有的国家都采用它。”材料中所说的“国际法”所包含的理念主要是
| A.人人生而平等,每个人都有追求生命、自由、财产和幸福的权利 |
| B.随着罗马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展,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
| C.凡需要人证的,应在证人的门前高声呼唤,通知他到庭作证 |
| D.期满,债务人不还债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 |
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文中“灾难”的含义主要是指
| 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 B.俄罗斯与美国分庭抗礼 |
| C.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 D.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
新浪潮电影产生于1958年的法国,一经出现即风靡全球。这类电影刻意描绘现代都市人的处境、心理与爱情,主张即兴创作,大多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这种现象反映了人们
| A.对时代的困惑和迷茫 | B.对社会问题的典型再现与剖析 |
| C.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 D.对工业化带来的精神满足 |
亚当•斯密在其撰写的《道德情操论》(1759年)中主张:“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然而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却与之背道而驰。”为实现这一目标,率先进行的实践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 B.巴黎公社的建立 |
| C.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 D.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
欧洲大陆国家 14—16世纪时出现了“三R”现象:一是文艺复兴(Renaissance);一是宗教改革(Religion Reform);一是罗马法复兴(Recovery of Roman Law)。三者都体现了
| A.民主主义 | B.民族主义 |
| C.人文主义 | D.理性主义 |
西方学者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该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 B.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 C.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 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