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3月21日,苏俄颁布《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法令,宣布1921—1922经济年度的粮食税额为2.4亿普特(1普特= 16.38公斤),比原定的余粮收集额4.23亿普特低了许多。这是为了
A.改变多数农民无地和少地的现实 | B.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提供资金和原料 |
C.保证农业集体化运动的顺利开展 | D.缓和社会矛盾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
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以掩饰资产阶级本质的牧师面貌出现的”。下面直接说明这一特征的是()
A.调节工业生产 | B.整顿财政金融 |
C.调整工资工时 | D.实行美元贬值 |
民国“名记”第一人黄远生认为“盖吾人须知,新旧异同,其要点本不在枪炮工艺以及政法制度等等,若是者犹滴滴之水、青青之叶,非其本源所在。本源所在,在其思想。”为解决“本源”问题,近代先进的中国人()
A.倡导中体西用冲击“天朝上国”观念 |
B.改革教育制度培养大批近代化人才 |
C.宣传民主科学启发人们的民主觉悟 |
D.借用进化论原理来宣扬男女平等之理 |
图为1972—1978年中美进出口总额示意图。它表明()
A.中美贸易随着两国关系发展变化出现过波折 |
B.中美关系正常化导致双边贸易始终保持增长 |
C.文革结束以后中美贸易随即进入了发展阶段 |
D.中国重返联合国消除了中美贸易的持续波动 |
1898年梁启超在日本创办(清议报),开辟专栏论说时事。下表评论是针对()
题目 |
所刊载的期数 |
论非皇上复政则同乱不能平定 |
第49期 |
论义民与乱民之异 |
第52期 |
论中国民气之可用 |
第57期 |
排外平议 |
第68期 |
A.太平天国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一书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文人们崇尚神圣美好的东西 |
B.文人们尚未形成系统条理的世界观 |
C.人们绝大多数都信仰神圣的宗教 |
D.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