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 A.推行了土地改革 | B.组织了人民公社 |
| C.实施了“一五”计划 | D.发动了“大跃进” |
阅读《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下列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科技成就 |
基础研究年代(A) |
应用研究年代(B) |
生产推广年代(C) |
A—B年差 |
B—C年差 |
A—C年差 |
| 蒸汽机 |
1687 |
1711 |
1776 |
24 |
65 |
89 |
| 发电机 |
1831 |
1888 |
1889 |
57 |
1 |
58 |
| 计算机 |
1936 |
1946 |
1946 |
10 |
0 |
10 |
A.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高
B.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
C.科技成就以科学理论重大突破为基础
D.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越来越大
卢梭把《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寄给伏尔泰,请他评论,伏尔泰在回信中写道“在使我们都变得愚蠢的计划上面运用这般聪明灵巧,还是从未有过的事。读大作,人一心向往四脚走路。但是,由于我已经把那个习惯丢下60多年,我很不幸,感到不可能再把它捡回来了。”这说明伏尔泰()
| A.运用进化论否定了卢梭的观点 |
| B.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 C.高度赞扬了卢梭书中的观点 |
| D.反对抛弃文明,返回自然的主张 |
有西方史学家建议用“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替“上古一中古一近古”的次序。该建议旨在强调()
| A.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历史进程 |
| B.资本主义在欧洲扩展的历史进程 |
| C.海外贸易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意义 |
| D.欧洲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中居于中心的地位 |
18 世纪法国很多学者认为:上帝作为世界的“始因”或“造物主”创造了宇宙和它存在的规则,但创立之后上帝就不再对这个世界的发展产生影响,而让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下去。这一主张()
| A.促进了宗教改革在整个欧洲的开展 |
| B.为卢梭的分权学说奠定基础 |
| C.表达了封建王权独立于教权的意愿 |
| D.有利于理性主义的广泛传播 |
阅读下面的公元1500年存在的几种交通方式的优劣及运输成本对比表。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方式 |
纯粹运输成本 |
附加运输成本 |
| 陆运 |
很高(道路修建;运载工具结实;动力需求大) |
很高(易于设卡,易被盗抢) |
| 河运 |
较低(运载工具要求较低;动力需求小于陆地) |
较高(易于设卡,水上抢劫难度较大) |
| 海运 |
最低(路线选择空间更大;承载量远大于其他方式) |
最低(周旋空间大,不易盗抢;设卡点有限) |
A.海运代替陆运和河运是必然趋势
B.发展海运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途径
C.新航路的开辟便利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确保安全是选择交通方式的首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