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材料一 某课题组就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为了说明收入分配发生的变化,首先将样本中的居民分为五个收入组,每组各占总调查人口的20%,然后将各组1985和2008两年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如下图所示。
图(a)
材料二 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基尼系数下降,意味着收入分配趋于公平。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8年我国的基尼系数达到最高点0.491,以后开始逐步回落,2012年降为0.474。2008年我国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如下图所示。
图(b)
注: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绝对公平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与绝对不公平曲线OPQ之间的面积为B,基尼系数=。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变化具有哪些特征?请利用图(a)中的数据分别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从图(b)中选取三个点连接起来表示我国2012年的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同时,从下表中选择两项能够使我国基尼系数下降的政策,并分别说明理由。(作图时请用2B铅笔,并画清楚。)
①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
②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 |
③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 |
④对新兴产业提供资金支持 |
⑤出台措施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是汉民族与兄弟民族文化交融演化的历史产物,在长期地交流、渗透、竞争和融合中,光大拓扬和演进发展,从而不断增强了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在向现代国家转型的历史过程中,有着56个民族的中国,却始终保持着国家统一,民族和睦。国家不断走向富裕、走向文明的现代化进程,使各族人民的“国家认同”不断深化,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极大增强。
结合材料,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具有牢固纽带的原因。
我省积极推进水利资源改革,发挥政府在水利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大幅度增加各地区财政专项水利资金;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支持农业发展银行积极开展水利建设中长期政策性贷款业务;稳步推进工业和服务业用水改革,拉开高耗水行业与其他行业的水价差价;合理调整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实行梯级水价,让用水多的多花钱,用价格杠杆促进资源节约。
结合材料,用《经济生活》知识,为我省发展水利现代化提出合理建议。
党的十八大报告所凸显出的群众最为关心的就是涉及收入分配,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部分。报告中将对群众最为关心的“提高低收入人群收入”做了明确规定,“增加低收入者收入”,农民,困难群众,企业退休职工,工薪阶层最低收入者,一向最为关注的企业退休职工将得到合理提资,他们的问题将初步得到解决,处于贫困阶层的下岗职工将得到不同方面的扶助,国家重点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生活,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将缩小他们与高收入者的差距。农民从种粮,从优惠政策,从加大补助,加大技术援助,加大医疗、低保投入方面提高他们的收入。
(1)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调整收入分配的必要性。
(2)从经济制度和体制上看,怎样才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当前政府解决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1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90.2%),比2010届(89.6%)略有上升,但就业压力仍然很大。2012年将有680万大学生毕业,而大学生创业人数不到毕业生人数的1% ,成功率过低。本科专业中动画、法学、生物技术等被亮“红牌”,被指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地质工程等“绿牌”专业被看好。报告就今年考生专业选择给出了建议。
(1)结合上述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简要分析国家高度重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
(2)请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几点合理化建议。
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是“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某校学生就我国的劳动关系这一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
A组学生搜集到这样一个材料:近年来,某企业不仅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与员工签订了劳动合同,而且实行了“企业与员工同发展”制度:保证员工工资年增幅不低于企业的利润增幅;保障优秀员工一年一次带薪学习培训机会;吸收有管理才能的基层员工进入企业管理层;对有重大贡献的员工给以企业股份的奖励等。
(1)请你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该企业的做法为我们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哪些启示?(4分)
B组学生在调查中发现,中小企业近年来面临持续“用工荒”问题。就出现“用工荒”现象,该小组成员各抒己见。
学生甲:“用工荒”是一个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一定程度上“慌”了企业,企业和政府都应高度重视。
学生乙:“用工荒”与劳动力价格太低有关,企业只要大大提高工资,“用工荒”就能迎刃而解,企业也没有什么可“慌”的。
学生丙:“用工荒”是市场运行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不必大惊小怪。只要让“看不见的手”继续发挥作用,“用工荒”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
(2)请你运用劳动和就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别评析三位同学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