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文翁传》:“文翁……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史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为之始云。”上述材料表明:
①汉景帝时开始在蜀设郡
②文翁从教育入手,来改变蜀郡落后状况
③汉代蜀郡创立选官的新型制度
④中央政府推广文翁管理"官学"的经验发展教育
A.①②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④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时,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级分化已经消失。”作者在这里所说的“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准确的解释应该是
A.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形成 | B.两极格局被三个世界所取代 |
C.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 D.不结盟运动开始出现 |
福利国家的本质是国家对社会问题进行干预,用国家的力量来调节财富的分配。这其实是对自由资本主义的一种调整。这表明“福利国家”制度
A.使国家承担了社会救助的责任 | B.涉及范围是社会低收入人群 |
C.实施前提是全面实行国有化政策 | D.消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
“务实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不过,列宁仍然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对上述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了高度公有的管理,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
B.新经济政策在掌握经济命脉的基础上,对生产关系做了适度调整 |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现土地公有的同时,做出了一定程度的“让步” |
D.新经济政策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化,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
洋务思潮、维新思潮和共和思潮的兴衰反映了近代前期的历史主流,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前期历史主流的表述,最为确切的是
A.推翻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
B.争取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 |
C.建立民主共和制度,清除外国侵略势力 |
D.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社会近代化 |
下图系福建省档案馆馆藏文献,其中收录了“国难期间大家要厉行节约倡用国货”、“洋货畅销是全国同胞的耻辱”、“用国货就是实际救国”等 多条标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五四运动推动了这次国货调查
②洋货与国货之间存在市场竞争
③国货物美价廉,深受百姓喜欢
④工商界激发公众用国货的热情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