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段话反映了
A.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 | 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 |
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 | 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 |
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不同是
A.对待西方侵略的态度 | B.对待西方文明的态度 |
C.代表的阶级利益 | D.最终失败的原因 |
下图图中布上的英文字母为“CHINA”,判断这一历史现象发生在那一次战争之后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天朝田亩制度》反映的是一种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 |
B.《资政新篇》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资本主义方案 |
C.《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调动了农民革命的积极性 |
D.《资政新篇》表达了农民的理想与追求 |
“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这则材料反映出
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 |
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高考 |
C.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 |
D.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 |
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最主要是指
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 | B.提出“修约”,扩大市场 |
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 D.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