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仅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时期。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从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
材料二 凡事都有两面性,尤其在历史这方面,有些事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口岸以便他们长时期的在经济上压榨中国……看圆明园和故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被掠到海外的国宝不知有多少。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占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狮,让中国人知道了固步自封的危害,也让那些怀着天朝上国思想的老顽固们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的时代过去了,中国必须向世界看齐。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开始参与全球化。也正是由于中国的被侵略,让中国理所当然站在正义的一方,在两次大战中不至于沦为世界所不齿的邪恶轴心国。
(1)材料一中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对此你如何理解?(10分)
(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8分)
(3)上述两则材料体现了历史研究中的什么观点?(6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中日邦交正常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进入20世纪以后,尤其是二战以来,美、英、法、德、日等西方国家,掀起了改革政府行政制度的热潮。国家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推动项目压缩,如以劳动换福利,提高领取福利者的资格限制;1981年2月,里根发布1291号行政令,自此美国政府先后放松了对航空、铁路、卡车、公共汽车、能源、电信、银行的管制,企业进出口的自由度空前提高,市场定价代替了政府定价;在公共服务供给领域引入市场机制,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实行合同出租,即在不扩大政府规模,不增加公共财政支出的情况下,政府通过投标者的竞争和履约行为,将原先垄断的公共产品的生产权和提供权向私营公司、非营利组织等机构转让。西方国家还在推进行政制度改革的过程中,中央政府将若干权力如项目管理权、法规制定权等下放给地方。政府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私人资本投入到政府包揽的社会保险、退休保障、中小学教育、医疗服务等公共事业领域,以特许或其他形式吸引中标的私营部门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在克林顿的推动下,美国掀起了“再造政府运动”,英国在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也把企业有效的管理方法和经验引入政府工作部门,瑞士的许多州和市政府同样开始采用企业化的方式来加强公共部门管理。西方各国还致力于借助科技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治理质量,并通过构建电子化政府提高国家竞争力。
——摘编自张立荣《当代西方行政制度改革的取向与启示》
(1)依据材料概括战后西方国家行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西方国家行政制度改革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西方,妥协不仅是民主政治中的常见现象,而且也获得了文化上的认同,在众多国家成为公众和社会珍视的价值和传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妥协被认为与西方社会的两个核心理念-----自由、民主有密切的联系。就它与自由的关系而言,妥协是暴力之外唯一有效解决冲突的手段,以妥协方式解决冲突时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取向,妥协因而被认为是自由不得不付出、并且也值得付出的代价。就它与民主的关系而言,妥协与人民同意等民主政治的核心理念是一致的。妥协精神对保证西方民主政治的健康运行有着重要意义,是民主的重要精神条件。
——龙太江《西方民主政治的妥协精神》
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结合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三例史实,就史实体现的妥协或妥协精神予以说明。

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对外开放战略。“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由西汉博望侯张骞首次开辟,在唐宋元时期,东南沿海可以借助夏、冬季风助航更增加了海路的方便性,海上丝绸之路进入繁盛期。

材料二

材料三据新华网报道:今天的“一带一路”,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在国内方面,包括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西南四省区市(重庆、四川、云南、广西)。在国际方面,“一带一路” 秉持开放包容精神,继承了古丝绸之路开放传统,吸纳东亚国家开放的区域主义,东边牵着亚太经济圈,西边系着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主要是商品互通有无,今天“一带一路” 就是要在古代中国丝绸之路轴线基础上,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推进贸易、产业、投资、能源资源、金融以及生态环保的合作,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它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也是各国的利益共享地带。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唐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繁盛的条件,并概述13世纪前后世界贸易的主要特点。
(2)依据材料二(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当时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特征。分析当时中国政府应对经济全球化浪潮政策的变化。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与古丝绸之路相比,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新”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有利因素。

制度与机制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 Meieran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再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
——《维基百科》
材料二 : 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美国百科全书》认为,“没有哪一位总统的施政纲领能比新政对国内局势产生过更大的影响。”
材料三 :什么叫社会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很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该注重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南方谈话
(1)据材料一,指出隋唐政治制度在“突破性创新”和“渐进式创新”方面的表现。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建国以来在政治、经济领域里出现的两次大的制度创新是什么? 分别起到什么积极作用?(10分)
(3)材料三中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怎样的观点?
(4)从上述古今中外制度与机制创新中,你能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近代以来,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不断传播,使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西方国家在追求民主的思想斗争中,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从资产阶级革命到议会改革运动,无不显示出其强烈的反对封建专制、追求民主政治的思想主旋律。而近代中国则走了一条与之明显不同的路。自1840年以来,面对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不同阶级、不同时代的诸多仁人志士在积极寻求民族独立、救亡图存的同时,学习西学,引进民主政治思想,演绎了一场场可歌可泣的悲壮乐章。
(1)西方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了哪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分析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条件。
(3)自1840年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相关重大事件和学习内容分别是什么?这个过程呈现出怎样的阶段特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