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现代化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经历了六次政治选择。结合所学知识和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中的六次政治选择》
(1)持以上观点的学者,可以选择哪些史实来分别论证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政治选择?
(2)第五阶段“集权主义的计划经济模式”对国民经济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你如何评价这种模式?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交通工具对生活的影响 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正确处理富民与强国的关系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
材料二
(唐太宗大历)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邱肆贸易者,罢(取缔)之。(《唐会要》卷86)
材料三
清末"新政"较之洋务运动更能体现学习西方的决心与实效,更具有社会转型的色彩。其计划不可谓不庞大,改革的速度也不可谓不快,但练新军也好,办实业也好,兴学堂、派留学也好,还有各地办警政、地方自治、各类调查与选举,样样需费,而且非有巨额投入不可。对于连支付赔款与借款都不堪重负的清皇朝来说,经费问题就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摘编自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四
工业革命之后,西方社会贫富悬殊拉大,劳动者要求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的呼声逐日高涨。为此,发达国家推行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以使贫困人口和由于各种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得到最低的生存保障。这一制度被称为"福利国家"制度。二战以后吗"福利国家"在西欧日渐完美,在很大程度上起了稳定社会情绪的作用。这样的"福利国家"必然占用相当大的财政预算,而人民对福利政策不仅已经习惯,而且不嫌其多,只嫌其少。至80年代,"福利国家"的弊病已明显化。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严重地妨碍了经济的增长和发展高新科技的投入。(摘编自陈乐民《20世纪的欧洲》)

1.

材料一蕴含的治国思想是什么?
材料二反映了当时吏治存在什么问题,政府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与材料一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

根据材料三对新政的认识,指出清政府推行新政的目标及其面临的实际困难。结合图10分析,清政府为克服困难采取了什么措施,这种措施导致当时舆论对清政府产生了怎样的看法,这种舆论产生了何种影响?

3.

根据材料四,概括"福利国家"产生的历史根源和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福利国家"日渐完善的主客观条件,并揭示"福利国家"遇到的难题。

4.

依托上述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就富民与强国的关系问题谈谈你的主张,并举出史实论证你的观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印是友好邻邦,两国人民有着悠久的友好交往历史。建交以来,中印友好合
作关系不断向前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中印关系取得显著进展。2005年4月我访问贵国
期间,与阁下共同签署《中印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确定2006年为“中印友好年”。中印关系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
—2006年1月1日温家宝总理致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的贺电
材料二
请回答:
(1)古代中印交往的通道有哪些?开始形成了什么时期?印度文化传入中国,其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是什么?
(2)阅读图一、图二,结合相关史实,分析19世纪中期在中国和印度几乎同时发生太平天国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背景与原因。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有哪些主要不同之处?
(3)阅读图三图四,分析20世纪初发生在中国和印度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又出现了什么新的共同特点?
(4)从中印两国的历史发展和交往中可以得出什么认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和东亚、东南亚经济都经历了高速发展时期。以联邦德国和新加坡为例,分析导致这两个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概括韩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指出西欧经济的迅速发展对世界历史的演变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战国时期社会的发展为秦的统一提供了哪些条件?指出秦朝巩固统一的创新之举。

阅读下列材料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者同赏,匿奸者与降敌者同罚……有军功者,务以卒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摘自《史记·商鞅列传》
请回答:
(1)指导出材料中所反映的商鞅变法的基本内容。
(2)根据材料,指出商鞅提出的重要经济思想及其根本着眼点,并对这一思想加以简要评价。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