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说明要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土耳其;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因而“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那些正在抵抗武装的少数人或者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的自由民族”。他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并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
——《战后世界历史长编》
材料二 尼克松说:美国不在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在涉及其他形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的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经济的援助。但我们指望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员的主要责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
(1)根据材料一,指出杜鲁门主义的核心。文中所说的“转折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2)对比材料一、二,概况美国的对外政策有何变化?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冷战结束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犹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推其原故,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省费数倍。售价既廉,行销愈广,自非逐渐设法仿造,自为运销,不足以分其利权。……臣拟选派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
——李鸿章《试办织布局折》(1862年)
材料二机器缫丝创于简村堡陈启沅,名曰“丝偈”,以其用机器也,又名“鬼偈” ……丝比用手纺更细洁光滑……每间丝偈大者丝工六七百位,小者亦二三百位。每日每工得丝三四两不等。启于光绪壬申之岁(1872年)期年而获重利,三四年间,南海、顺德两邑相继起者多至数十家。……计每丝偈以五百位为率,每年发出女工银约二万六七千元,远近胥蒙其利。
——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
材料三 1913—1922年,中国进出口面粉值变化表(单位:海关两)

年份
出口
进口
出超(+)入超(-)
1913年
3 384 088
11 094 775
-7 710 687
1918年
10 080 756
947 420
+9 133 336
1922年
663 290
18 059 756
-17 396 466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谈谈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对外贸易方面面临着什么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李鸿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其企业性质。这些企业的创办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怎样的发展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特征的原因。

16世纪以来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来往不断扩大并日益频繁。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根本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世界各个地区都已卷入到资本主义的商品关系之中……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及它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垄断地位,意味着已经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下卷)》
材料三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需的工业品。 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材料四世界贸易总额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的重大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19世纪中叶“已经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主要原因及影响。(5分)
(3)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6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求,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二民有不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不能承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
——《欧阳文忠公全集》
材料三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耳。
——董煟《救荒活民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封建国家对小农阶层政策的特点及由此给封建统治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归纳小农阶层的社会地位。
(3)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举例说明统治阶级试图解决该问题而采取的措施, 并分析原因和结果。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杰出人物分布表

材料二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推动甚至引领世界前进近两千年。在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中,闪耀着四颗光彩夺目的巨星,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及活字印刷术。它们对推动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向更新的领域探索起了巨大作用。其次,我国在科学技术的其他领域也很早就有了高度的发展。秦汉至南北朝,一些主要的学科体系和数学、天文、医学、农学等已基本形成;冶铸、纺织、化工、建筑、造船等重要生产技术也趋于成熟,到隋唐宋元,则有了更大的发展,直到西方近代自然科学诞生以前,我国的科学技术在许多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数学,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十进位制的国家之一,是筹算和珠算以及相应的计算工具的创造者;天文学、物理化学、医药学、农学、冶铸、采掘、纺织、机械、造船等我国隋唐时都有了,宋代的造船业也一直处于世界顶尖水平。总之。我国的科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一直居于世界前列,但从16世纪以后就每况愈下,逐渐落后了。
——摘自《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论文
(1)读“中国古代杰出人物分布表”,说出宋以前与宋以后杰出人物的分布有什么变化?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来说明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对外交流等方面说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的国旗为三色旗,它曾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象征,三色分别代表自由、平等、博爱。
材料二 有学者说:“若就经济维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显然是首开工业革命先河的英国之欧洲,但就思想维度而言,18世纪的欧洲则无疑是法国之欧洲。……毋庸置疑,法国人有足够多的理由为法兰西文化当年的辉煌感到自豪。……世界各国的人民在提及法兰西文化时,不仅是油然的生敬,而且还每每心存感激。”
──吕一民著《法国通史》
材料三 我们认为这一真理是不言自明的:人人生而平等,并由造物主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才在人们当中设立政府,而政府的合法权力来自于被统治者的同意。无论何种形式的政府,如若无视这个目的,则人民就有权改变它或废除它,并建立新的政府。新的政府应当建立在最能保障人民的安全与幸福的原则之上,并应按照符合这种原则的形式组织它的权力机关。
──《独立宣言》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18世纪的法兰西文化对欧洲和世界的贡献。
(2)材料三中“政府的合法权力”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独立后,美国“政府的合法权力”是如何实现的?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的关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