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我国开始实施鼓励农民种粮的惠农政策,引起了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异。图8是1999~2011年我国耕地面积与粮食产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题。
1999~2011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变化的特点是( )
| A.耕地面积加速下降 |
| B.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
| C.2003年以前粮食产量与耕地面积同步下降 |
| D.2003年以后耕地面积下降速度趋缓,粮食产量持续上升 |
2003年以后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耕地面积减少趋缓 | B.转基因技术广泛使用 |
| C.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 | D.农业生态显著改善 |
衰退性产业转移主要是指在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向外转移。读广东产业转移效应理论模型图,回答下列小题。
下列产业中,最有可能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衰退性产业转移的是()
| A.汽车零配件生产 | B.节能环保业 |
| C.服装鞋帽生产 | D.高端装备制造业 |
衰退性产业转移对广东省东西两翼和山区产生的正效应是()
| A.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
| B.增加就业机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
| C.促进经济发展,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 |
| D.有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 |
生物质能是以生物为载体,将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储存的一种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读我国三个省区生物质能资源状况表,完成下列小题。
| 省区 |
省区面积(万km2 |
生物质能满足状况 |
薪柴总量(万kg) |
| 浙江 |
10.18 |
可满足两个月 |
380.6 |
| 江苏 |
10.26 |
可满足一个月 |
14.2 |
| 新疆 |
166 |
严重缺乏区 |
79.9 |
下列对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措施中,合理的是()
①发展沼气,解决农村燃料
②生产燃料乙醇,减轻对石油的依赖
③大面积种植薪炭林,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状况
④提倡燃烧秸秆,以防止蔬菜遭受冻害
| A.①③ | B.①② |
| C.②③ | D.②④ |
浙江和江苏的薪柴总量相差很大,主要原因是()
| A.浙江丘陵多,江苏平原多 | B.江苏人口远少于浙江 |
| C.浙江的水热条件更好 | D.省区面积差异较大 |
新疆的生物质能资源远不能满足需求,其最主要原因是()
| A.人口迁入多,矿物能源少 | B.气候干旱,植被稀疏 |
| C.交通落后,运输不便 | D.海拔较高,雪山面积小 |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随着山区经济发展,对泥石流减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表下列小题。
某地重点监测沟谷参数表
| 沟谷编号 |
集水面积(Km2) |
平均坡度(°) |
流域落差(m) |
植被覆盖率(%) |
| ① |
5.3 |
24.3 |
537.2 |
15.7 |
| ② |
2.7 |
30.1 |
670.3 |
19.6 |
| ③ |
20.0 |
40.8 |
1353.7 |
13.2 |
| ④ |
4.5 |
26.1 |
384.7 |
20.5 |
根据表中参数推测,发生泥石流可能性较大的沟谷是()
| A.① | B.② |
| C.③ | D.④ |
为了更及时、准确发出泥石流预警,该地区还应密切关注()
| A.气温高低 | B.风力强弱 |
| C.光照强度 | D.降水量大小 |
一旦发生泥石流,应先确定灾害位置,并尽快获取受灾地区图像,以便及时评估受灾情况。这一过程依次用到的现代技术是()
①RS②GPS③GIS
| A.②①③ | B.①②③ |
| C.①③② | D.③②① |
读“我国西气东输主干管线工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西气东输管道线路的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 A.地形类型 | B.人口分布 |
| C.城市分布 | D.交通线路 |
西气东输管道经过山西和陕西,其主要目的是()
| A.解决该地区供能不足的矛盾 | B.该地区天然气产量大,气源多 |
| C.调整该地区产业结构 | D.改善该地区城市大气质量 |
沿淮城市群是指淮河安徽段两岸地区的城市群体,俗称皖北,面积占全省的1/3,人口占全省的一半,读沿淮城市群经济发展图,完成下列小题。
关于沿淮城市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稠密,人口密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
| B.以第二、三产业为主,城市化水平最高 |
| C.宿州市经济总量最大,城市化水平最高 |
| D.淮北市经济总量最小,城市化水平最低 |
据区域特点,沿淮城市群的最佳定位是()
①国家重要的能源与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②珠三角制造业的承接地
③安徽重化工主要集聚地④安徽旅游示范区
| A.①② | B.③④ |
| C.①③ | D.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