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随着山区经济发展,对泥石流减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表下列小题。
某地重点监测沟谷参数表
| 沟谷编号 |
集水面积(Km2) |
平均坡度(°) |
流域落差(m) |
植被覆盖率(%) |
| ① |
5.3 |
24.3 |
537.2 |
15.7 |
| ② |
2.7 |
30.1 |
670.3 |
19.6 |
| ③ |
20.0 |
40.8 |
1353.7 |
13.2 |
| ④ |
4.5 |
26.1 |
384.7 |
20.5 |
根据表中参数推测,发生泥石流可能性较大的沟谷是( )
| A.① | B.② |
| C.③ | D.④ |
为了更及时、准确发出泥石流预警,该地区还应密切关注( )
| A.气温高低 | B.风力强弱 |
| C.光照强度 | D.降水量大小 |
一旦发生泥石流,应先确定灾害位置,并尽快获取受灾地区图像,以便及时评估受灾情况。这一过程依次用到的现代技术是( )
①RS ②GPS ③GIS
| A.②①③ | B.①②③ |
| C.①③② | D.③②① |
湿地与森林、海洋被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据此回答24—25题。下列地理事物中都属于湿地的是:
①纳木错②滩涂③黄河④渤海⑤水稻田
|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⑤ | C.①③④⑤ | D.①②③⑤ |
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 A.三江平原的土壤十分贫瘠 |
| B.开发的成本太高 |
| 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
| D.为了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
下图(图10)为不同密度防护林对降低风速的效果图。读图,回答22—23题。
为大范围减弱风力,并做到经济合理、生态效果好,宜采用的防护林密度是:
| A.极密 | B.密 | C.中密 | D.稀疏 |
下列有关不同地区防护林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工矿区——净化空气、吸烟滞尘 |
| B.城市地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
| C.黄土高原——防风固沙、美化环境 |
| D.东北平原西部——降低噪声、保护农田 |
读图9回答20—21题。
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不同 | B.热量不同 | C.降水不同 | D.地形不同 |
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特征的是:
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
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强
③水稻土
④水田
⑤水稻种植业
⑥综合性工业基地
⑦重工业基地
⑧旱地耕作业
| A.①②③④ | B.③④⑤⑥ | C.⑤⑥⑦⑧ | D.②⑦⑧ |
诗歌民谣中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回答18—19题。“无山不洞,无洞不奇,无村不榕,无榕不荫。有水皆成瀑,城为石头砌。左手拎芭蕉,右肩挎黄橙。相逢毋须问,十九布依人。”以上诗句描绘的景观可能出现在:
| A.华北平原 | B.青藏高原 | C.珠江三角洲 | D.云贵高原 |
五百年前刘伯温曾预言:“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姑且不谈其预测依据,若将来真的如预言所讲,那么合理的理解是:
| A.江南地势低,被海淹没了 |
| B.江南生态环境恶化威胁人类生存 |
| C.云贵的现代文明超过江南地区 |
| D.“云贵万重山”的资源被人类开发利用 |
读我国南方某流域等高线图,据图8回答16—17题。
在河流综合治理中A地的主要作用为:
| A.养殖 | B.改善气候 |
| C.分洪与蓄洪 | D.立体开发利用 |
为缓解甲河段洪水泛滥,最有效的措施是:
| A.加强流域内植树造林 | B.在甲河上游修建水库 |
| C.下游退耕还湖 | D.修建和加固河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