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闻说绕江澜,憾地洪涛足下看。却喜涨沙成绿野,烟村耕凿久相安。”该诗为乾隆下江南时登临南京燕子矶所题,隐喻了地理环境的演变,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河流主流变动造成侵蚀与堆积的变化 | B.地壳抬升使原水域变为陆域 |
C.河岸沙丘运动填入江中形成陆地 | D.海平面上升造成河滩的淤积与扩展 |
一艘航行于太平洋的船,从12月30日12时(区时)起,经过5分钟,向东越过了180º经线,这时其所在的地点的区时是
A.12月29日12时5分 | B.12月30日11时55分 |
C.12月30日11时5分 | D.12月31日12时5分 |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
A.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没有变化 | B.热带范围缩小 |
C.温带范围缩小 | D.寒带范围缩小 |
自3月21日至9月23日,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的变化:大→小→大 |
B.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大→小→大 |
C.北半球夜长的变化:短→长→短 |
D.地球公转速度:快→慢→快 |
读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图1—2)回答下列各题。当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这一天
A.亚洲大部分地区为冬半年 |
B.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 |
C.太阳黑子数目最多 |
D.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这一天
A.南极圈出现极昼 |
B.北极圈出现极昼 |
C.南半球中高纬度昼长夜短 |
D.北京、伦敦、莫斯科、圣保罗昼夜平分 |
当地球运行到D附近时叙述错误的
A 北京昼短夜长 B 黄河河水结冰
C 长江易发洪水 D 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图表示我国北方的一条河流,图中阴影部分代表泥沙淤积而成的沙岛,该沙岛最后将
A.与 M岸相连 |
B.与M、N两岸相连而消失 |
C.与N岸相连 |
D.沙岛将保持原来的位置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