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 )
①社会大变革使思想界非常活跃 ②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
③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被打破 ④科技生产迅速发展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孙中山在遗嘱中说:“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段话的核心主张是:()
A.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
B.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
C.“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
D.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
2014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任何人要否认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事实,历史不会答应,30万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13亿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都不会答应……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 下面可作为第一手资料的“铁证”有:()
①美国牧师约翰•马吉1937年拍摄记录的迄今唯一的南京大屠杀影像
②时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约翰•拉贝撰写的反映日军暴行的《拉贝日记》
③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前印有222名“历史证人的脚印”的铜版路
④美籍华人作家哈金所著的《南京安魂曲》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③④ | D.①②③④ |
司马光在《涑水家书议》中说:“凡为人子者,毋得蓄私财。俸禄及田宅收入,尽归之父母,当用则请而用之,不敢私假(借),不敢私与。”限制子女经济权的目的是:()
A.维护嫡长子继承制 | B.维护封建小农经济 |
C.教育子女勤俭持家 | D.维护纲常伦理秩序 |
《汉书·食货志》记载:“而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梁肉;亡农夫之苦,有仟佰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这段史料所反映的情况不准确的是:()
A.商人操纵市场 | B.商人生活奢侈 |
C.商人干预政治 | D.商人地位提高 |
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是:()
A.包含有朴素辩证认识 | B.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 |
C.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 | D.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