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有:
①自然经济出现瓦解 ②外国商品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③外资企业在中国开始出现 ④白银开始大量外流
A.①④ | B.①③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雨霁天晴,万紫千红增特色;凤鸣莺啭,三通两制促和平。”这副对联最早可能出现于20世纪:
A.50年代末60年代初 | B.60年代末70年代初 |
C.70年代末80年代初 | D.80年代末90年代初 |
图是毛泽东在观看中南海里的干部们“炒钢”的照片。这幅照片拍摄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A.抗美援朝运动 | B.一化三改造运动 |
C.大跃进运动 | D.文化大革命运动 |
中国政府在评价一次会议时说:“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坚强的愿望。”这个会议是指:
A.万隆会议 | B.日内瓦会议 | C.旧金山会议 | D.第26届联大 |
图是南京总统府办公桌上的台历,它用黄铜铸成,透过历史尘埃还能看到上面写着“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作为历史它在此定格成为永恒。它的寓意是:
A.国共两党![]() |
B.日军占领南京进行血腥大屠杀的历史见证 |
C.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南京重新光复的纪念 |
D.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在大陆统治结束 |
下图是刚刚落成的上海世博会以色列馆,被称为“海贝壳”。在它的“光之厅”,波浪形画卷清晰勾勒出一个古老的民族从立国到发展的历史轮廓,在这里也会开设一栏介绍上海在二战期间援助犹太难民的历史。这段历史与以下纳粹德国的哪一措施有关:
A.确立元首独裁 | B.推行排犹政策 |
C.实现全民就业 | D.对外进行扩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