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这反映出作者:(  )
①主张重农抑商 ②主张制订严酷的法律 ③冀求社会稳定 ④维护农民利益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 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个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提出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的是

A.林则徐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清末自强运动时,恭亲王有一段话,颇能反映其主张与做法:“中国所当学者,固不止轮船、枪炮,即以轮船枪炮而论,雇买以应其用,计虽便而法终在人……一则权宜之计,一则久远之谋。”恭亲王的“法”及“久远之谋”各指

A.轮船枪炮,建立造船厂与兵工厂 B.典章规则,建立国会实施宪政
C.知识学问,设立学校学习西学 D.国际公法,设总理衙门推展外交

陈旭麓先生说:“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含义,实际上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能够论证一观点的是

A.清廷官僚体系由此开始发生被动转变
B.形成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C.向西方学习成为精英和普通民众一致的选择
D.反映时代脉搏跳动的改革思想日渐增多

《海国图志》记载:“(某国)都城有公会所,内分两所,一曰爵房,一曰乡绅房。爵房者,有爵位贵人及耶稣教师处之;乡绅房者,由庶民推择有才识学术者处之。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之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辗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否则寝其事勿论。”这段文字描述的国家应是

A.德国 B.美国 C.法国 D.英国

1856年常住上海的外国人总数为200多人,但当年仅由英国领事处理的刑事案件就有503起,共有630名英国人涉案。此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

A.英国人法律意识淡薄 B.英国领事擅权为所欲为
C.片面最惠国待遇导致 D.上海社会治安状况混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