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农则重,重则少私义,少私义则公法立,力专一……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这反映出作者:( )
①主张重农抑商 ②主张制订严酷的法律 ③冀求社会稳定 ④维护农民利益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史书记载,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的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是根据 ()
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 | B.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 |
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 | 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
贞观之治的出现给后人最大的启示是
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 B.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
C.兴衰之乱,循环往复 | D.调整政策推动生产力发展 |
秦隋是两个短命的王朝,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奠定了基础,他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
A.制定了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制度和政策 | B.开辟了沟通南北经济交流的水上运输通道 |
C.修筑了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事 | D.推行了以思想统一服务政治统一的统治方法 |
隋炀帝开凿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主要是由于该地
A.商业十分繁荣 | B.便于控制全国 |
C.水陆交通便利 | D.位置临近长安 |
建安文学的特点不包括
A.内容充实,关注现实 | B.苍凉悲壮,富于进取精神 |
C.慷慨激昂,富有生气 | D.深入浅出,通俗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