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做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A.基本上没有促进经济的发展 | B.强调国家积累而忽视民生改善 |
C.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 | D.形成了僵硬的体制和集中的模式 |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数量平等是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是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根据以上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
A.更接近于数量平等 | B.更接近于比值平等 |
C.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 | D.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 |
“……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其自身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被别人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以上省略的内容应是()
A.宗教改革 | B.文艺复兴 |
C.启蒙 | D.空想社会主义 |
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
A.天赋人权 | B.主权在民 |
C.君民共主 | D.民贵君轻 |
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曾这样描述到:“我们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我们的灵魂都是天主赐给的,具备着同等的机能和一样的效用。我们人类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对这段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A.薄伽丘提出了人类平等的思想 | B.批判了封建贵族的等级观念 |
C.体现了人类的理性是自然赋予的 | D.品德是判定人类贵贱的标准 |
“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A.“信仰即可得救” |
B.“人是万物的尺度” |
C.“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
D.“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