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荧光素—荧光素酶生物发光法,测定人参愈伤组织中ATP的含量,以研究人参细胞能量代谢的特点。荧光素酶价格昂贵,为能准确测定ATP的含量,又能节省酶的用量,学习小组探究了“测定ATP含量时所需荧光素酶溶液的最佳浓度”,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荧光素酶溶液的浓度 |
B.由图可知该实验共设置了8组不同浓度的荧光素酶溶液 |
C.实验涉及的浓度中,e点所对应的荧光素酶浓度为最佳浓度 |
D.因ATP全部被水解,e、f、g点所对应的发光强度相同 |
右图是用藓类小叶做的质壁分离实验观察到的一个显微镜视野,下列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A.该细胞出现的现象表明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 |
B.如果将该细胞放在80℃条件下一段时间,再放入清水中则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
C.藓类小叶可以用来观察叶绿体 |
D.由于藓类的液泡无色透明,故不适合作为质壁分离实验的材料 |
下列是有关某种淀粉酶的实验,处理方式及结果如下表和图所示。根据结果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试管编号 |
试管Ⅰ |
试管Ⅱ |
试管Ⅲ |
pH |
8 |
8 |
7 |
温度 |
60℃ |
40℃ |
40℃ |
淀粉酶 |
1 mL |
1 mL |
1 mL |
淀粉 |
1 mL |
1 mL |
1 mL |
A.甲物质是淀粉酶抑制剂
B.此种淀粉酶较适合在40℃的环境中起作用
C.此种淀粉酶在中性环境中的作用速度比碱性中的快
D.此种淀粉酶在作用35分钟后便会失去活性
将绿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植物对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温度(℃)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光照下吸收CO2(mg/h) |
1.00 |
1.75 |
2.50 |
3.25 |
3.75 |
3.50 |
3.00 |
黑暗中释放CO2(mg/h) |
0.50 |
0.75 |
1.00 |
1.50 |
2.25 |
3.00 |
3.50 |
①昼夜不停地给予光照,在35℃条件下该植物能生长
②昼夜不停地给予光照,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25℃
③在30℃条件下与在35℃条件下相比,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的速率不同
④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均为在5℃条件下该植物不能生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D.②④
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中断CO2气体的供应,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三碳糖与五碳化合物相对含量的变化是
A.三碳糖增多、五碳化合物减少 | B.三碳糖增多、五碳化合物增多 |
C.三碳糖减少、五碳化合物增多 | D.三碳糖减少、五碳化合物减少 |
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图乙中Tb至Tc的曲线表明随温度的升高,麦芽糖量不再上升,酶的活性已达到最大 |
B.![]() |
C.T0表示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 |
D.图乙中A点对应的温度为T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