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电视机着火时用水浇灭
B.用钢丝刷擦洗铝锅上的污垢
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先进行灯火实验
D.焚烧废弃塑料解决“白色垃圾”
科目 化学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错误的是()

A.铜粉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实验结束后冷却到室温才能读数
C.气球的作用是调节气压,使氧气完全反应
D.在正常操作情况下,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总体积应该是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体积的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试管(底部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浸入盛有水的烧杯里,然后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搅拌至完全溶解(如图1),此时对相应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溶液可能变成不饱和溶液
B.盛乙的试管中未溶解的固体质量减少
C.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甲物质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微观示意图如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个数不变
B.乙是氧化物
C.生成的丙、丁两物质的质量比是1:1
D.D的化学式可能为CH2O

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用石灰乳与硫酸铜溶液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B.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C.用食盐水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D.施用复合肥硝酸钾能使作物枝叶繁茂,并增加抗倒伏能力

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水的三态变化——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
B.闻到远处饭菜的香味——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水通电分解——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原子受热时体积变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