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打印点未画出。
(1)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出打下B、F两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并将这两个速度值填入下表(要求保留3位有效数字)。
速度 |
vB |
vC |
vD |
vE |
vF |
数值(m/s) |
|
0.479 |
0.560 |
0.640 |
|
(2)将B、C、D、E、F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标在直角坐标系中,并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
(3)由所画速度—时间图像求出小车加速度为________m/s2。(要求保留2位有效数字)
某同学在“研究小车的加速度与质量关系"的探究实验中,使用的装置如图所示.他将光电门固定在光滑水平轨道上的某点B,用同一重物拉不同质量的小车,每次小车都从同一位置A由静止释放.若遮光板的宽度d="1.2cm." 实验时将小车从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Δt=4.0×10-2s,则小车经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 ▲m/s;
若再用米尺测量出光电门到小车出发点之间的距离为s,则计算小车加速度大小的表达式为a=▲ (各量均用字母表示);
实验中可近似认为细线对小车的拉力与重物重力大小相等,则重物的质量m与小车的质量M间应满足的关系为 ▲;
测出对应不同质量的小车上遮光板通过光电门的时间Δt,然后经过数据分析得出(Δt)2与小车的质量M成正比.则能得出的结论是▲.
某同学利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如图为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3、4、5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1个打点未画出.若从纸带上测出x1=5.20cm、x2=5.60cm、x3=6.00cm、x4=6.40cm.则打点计时器打计数点“2”时小车的速度v2= ▲m/s,小车的加速度a= ▲m/s2,依据本实验原理推断第4计数点和第5计数点之间的距离x5= ▲m.
某同学在探究摩擦力的实验中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操作,将一个长方体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用一个弹簧秤对木块施加一个水平拉力F,下表是他记录的实验数据.木块的重力为20.0N,重力加速度g=10.0m/s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次数 |
运动状态 |
水平拉力F/N |
1 |
静止 |
3.23 |
2 |
静止 |
4.06 |
3 |
匀速 |
4.80 |
4 |
匀加速 |
7.60 |
木块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 ▲N;
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
实验次数4中木块的加速度
▲m/s2.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要使每次合力与分力都产生相同效果,必须。
A.每次都把橡皮条拉到相同的位置 | B.每次拉橡皮条时两细绳方向都不变 |
C.每次都准确读出弹簧秤的示数 | D.每次都记准细绳的方向 |
在“探究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力”实验中,假如保持拉力F1的大小及方向不变,那么为了使橡皮条仍然伸长到原来的O点,对另一拉力F2的下面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F2有多个方向 |
B.F2的大小和方向可以有多个值 |
C.F2的大小和方向是唯一确定的值 |
D.F2的方向是唯一,但大小可以有多个值 F1 |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F1和F2表示两个互成角度的力,F ’表示由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表示用一根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的力,则下列图中符合实验要求和事实的是。
下图中20分度的游标卡尺的测量读数为mm。
若有一个10分度的游标卡尺的测量读数为1.05cm,由此可知此测量仪器游标上的第5条刻度线与主尺上表示mm处的刻度线对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