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为研究“在外力一定的条件下,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间的关系”,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中打点计时器的交流电源频率为f=50Hz。
⑴完成下列实验步骤中的填空:
①平衡小车所受的阻力:小吊盘中不放物块,调整木板右端的高度,用手轻拨小车,直到打点计时器打出一系列 的点;
②按住小车,在小吊盘中放入适当质量的物块,在小车中放入砝码;
③打开打点计时器电源,释放小车,获得带有点迹的纸带,在纸带上标出小车中砝码的质量m;
④按住小车,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重复步骤③;
⑤在每条纸带上清晰的部分,每5个间隔标注一个计数点,测量相邻计数点的间距s1,s2,…,求出与不同m相对应的加速度a;
⑥以砝码的质量m为横坐标,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作出
-m关系图线。
⑵完成下列填空:
①本实验中,为了保证在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时,小车所受的拉力近似不变,小吊盘和盘中物块的质量之和应满足的条件是 ;
②下图为用米尺测量某一纸带的情况,a可用s1、s3和f表示为a= ,由图可读出s1、s2、s3,其中s1= cm,代入各数据,便可求得加速度的大小;
③下图为所得实验图线的示意图,设图中直线的斜率为k,在纵轴上的截距为b,若牛顿定律成立,则小车受到的拉力为 ,小车的质量为 。
如图所示,固定斜面上除AB段粗糙外,其余部分光滑,物块与AB段间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当物块从斜面顶端滑下后,经过A点的速度与经过C点时的速度相等,且AB=BC.已知物块通过AB段和BC段所用时间分别为t1和t2,动量变化量分别为△p1和△p2,则()
A.t1=t2, △p1=△p2 B.t1>t2, △p1=△p2
C.t1<t2, △p1=△p2 D.t1=t2, △p1=-△p2
质量为4kg的物体以2m/s的初速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经过2s动量的大小变为14.该物体()
A.所受合外力的大小可能大于11N | B.所受合外力的大小可能小于3N |
C.所受冲量可能小于![]() |
D.所受的冲量可能大于18![]() |
将一长木板静止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如图甲所示,一个小铅块(可视为质点)以水平初速度v0由木板左端向右滑动,到达右端时恰能与木板保持相对静止.小铅块运动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始终不变,现将木板分成A和B两段,使B的长度和质量均为A的2倍,并紧挨着放在原水平面上,让小铅块仍以初速度v0由木块A的左端开始向右滑动,如图乙所示,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小铅块恰能滑到木板B的右端,并与木板B保持相对静止 |
B.小铅块将从木板B的右端飞离木板 |
C.小铅块滑到木板B的右端前就与木板B保持相对静止 |
D.小铅块在木板B上滑行产生的热量等于在木板A上滑行产生热量的2倍 |
质量为m的汽车,启动后在发动机功率P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在水平路面上行驶,经过一段时间后将达到以速度v匀速行驶的状态,若行驶中受到的摩擦阻力大小保持不变,则在车速为时,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A.![]() |
B.![]() |
C.![]() |
D.![]() |
如图所示,水平方向的有界匀强磁场区域高度为d,三个宽度均为d的由相同导线制成的闭合导线框竖直置于磁场的上方,它们的底边处在同一高度,线框的高度hA=d/2,hB=d,hC=3d/2。当导线框A、B、C由静止开始释放后,在经过匀强磁场的过程中线框受到的磁场力始终小于线框的重力,则()
A.刚进入磁场时三个导线框的速度相同
B.线框进入磁场d/2后,导线框C的加速度最大
C.通过磁场过程中无感应电流的时间导线框A最长
D.导线框进入磁场后,位移小于d/2以前,经相等位移时导线框C的速度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