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石,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收入最高的10%群体和收入最低的10%群体的收入差距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目前的23倍,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社会矛盾增多,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材料三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政府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加强制度建设,健全法律法规,加强执法监管,加大反腐力度,加强信息公开,实行社会监督,保护合法收入,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中的个人收入的分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知识,说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意义。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中有关政府的知识,谈谈对政府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认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扩大人民民主;要坚持开放、合作、共赢,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民 主 集 中 制 |
表现 |
内容 |
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 |
① |
|
② |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
|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
各级国家机构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划分职权 |
(2)根据材料,分析我国如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材料一:统计资料表明,1952~1979年期间,我国按可比价格计算的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的年增长率,分别达到8.3%、8.3%、7.1%,这样的经济发展速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材料二:同1949年相比,1978年国民收入中工业所占份额从12.6%上升到46.8%,农业所占份额由68.4%下降为35.4%,建筑业和运输业分别从0.3%、3.3%上升为4.1%、3.9%,并且具备了生产原子弹、氢弹的能力,国防力量也大大增强。
结合所学经济学常识的有关知识,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2)分析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
1952~1978年,国家通过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积累了几千亿元;农民每年向国家交的农业税在27亿~32亿元之间;通过农民储蓄这条渠道,国家积累了约155.5亿元。把这三项加起来,国家依靠农业积累的资金,1952~1978年累计达到了4452亿元左右,年均约171亿元,占国民收入积累额的比重,除1978年外,都在30%以上。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分析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和影响。
材料一:邓小平认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材料二: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参观考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他强调: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一个公有制为主体,一个共同富裕,这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根本原则。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也应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两个根本原则。
(1)结合材料一,谈谈你是怎么理解邓小平这段话的。
(2)结合材料一、二,你认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目前,我国已跃居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并以年增25%以上的需求增长。
[机器人托起“中国智造”]企业样本:使用工业机器人前某企业工人每小时手动折弯钢丝300次,产品品质乏善可陈。现在,每个员工监管4台机器人,每小时可用加工中心折弯20,000次,且品质大幅提升。一台机器人与工人在产生相同效益时,投入的成本是人工成本的23%。企业开始承接高端产品的制造和加工。该企业产品开始出口到30多个国家。
(1)结合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是如何提升该企业产品竞争力的。
[直面机器人应用的影响]针对工业机器人使用的影响,引发了同学们两种不同的观点:
(2)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对上述两个观点进行综合分析。
[振兴民族机器人工业]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制造产业发展迅速,但与先进国家相比,面临着核心技术被国外垄断、人才缺乏等问题。有专家指出,发展机器人产业政府应鼓励和保护原创,加大专利审查力度,激发企业自主创新动力;应当重点集中于如何优化我国人力资源结构以适应机器人产业的兴起。同时政府也要防止对企业过多的干预,防止一哄而上。
(3)结合《政治生活》知识,说明针对专家的建议,政府应如何有效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