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梦”也是文化强国之梦。习近平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要扎实推进文化建设,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材料二 广东建设文化强省,要与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同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总目标结合起来,同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结合起来。要全面贯彻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理念,发挥文化多元主体的积极性和实体功能,营造更加宽松自由的文化氛围和环境,推动文化管理方式更加制度化、法制化,进一步完善促进文化发展的政策体系。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请你为实现“文化中国梦”提出建议。
(2)结合材料二,运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原理,分析广东建设文化强省的要求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
背景材料:所谓的“网络恶搞”,就是拿一些大家所熟悉的影片重新编辑,再放到网络上播放。有人甚至恶搞一些红色经典影片,这引起了社会关注。面对试图借网络颠覆几代人心中英雄形象的歪风,众多网友愤怒并在各大网站和论坛社区发贴谴责,他们为英雄感伤,声称此类事关民族脊梁、文化脊梁的题材绝对不能戏说,否则就是玷污历史,是对文化的犯罪。
有人认为:互联网是自由空间,在网络上可以任意发贴“恶搞”。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你对这个观点的看法。
2010年5月1日,上海市委市政府致上海市民的信中写到:“上海世博会从筹办到举办,历时八年,我们风雨兼程、携手同行,您也许为了世博举家搬迁,您也许挥洒汗水为世博建设添砖加瓦,您也许默默承受大规模建设带来的生活不便……让我们齐心协力,举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上海世博会,共同建设更美的城市、创造更好的生活!”
到今天,世博的精彩在继续,但“宁可牺牲点精彩,也要尽可能减少对群众生活的影响”却是上海市筹办世博的决策原则。
结合材料,请运用社会意识相关知识,说明上海市为什么要坚持“宁可牺牲点精彩,也要尽可能减少对群众生活的影响”的决策原则。
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加快推进文化和科技的融合,提高文化企业装备水平和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文化产品的艺术感染力,培育新的文化生态。半导体、集成电路、计算机、互联网的广泛运用,大大推动了文化样式的创新,精彩纷呈的广播影视节目、丰富多样的电子文化产品,无一不是文化与科技结合的产物。深圳民营华强文化科技集团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从创意到末端市场良性循环的优势互补产业链;人才集聚、科技创新,使盛大网络唱响了“经济寒冬花盛开”。
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受商业利益最大化、西方发达国家发端的精英文化、娱乐文化倾向以及文艺批评流于形式等的影响,快餐式创作流行起来,助长了文化低俗化。与此同时,各级文化行政部门积极行动起来,发挥引导作用,扶持、推广反映主流价值、弘扬主旋律的作品,坚决抵制低俗化。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化低俗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文化企业如何在政府的引导下抵制低俗文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自然灾害”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
针对自然灾害,国家加大对自然灾害发生发展规律、预报预测、防灾减灾措施等科技研发投入,加快交通、通信、电力基础设施特别是与减灾密切相关的海防、堤坝、监测预警系统工程建设,加强救灾物资储备;保护自然环境,加强生态建设,节约资源能源,调整工业特别是对自然环境具有较大影响的工程建设布局;要未雨绸缪,加强规划,科学设计,
使人居环境和重要的战略基础设施远离灾害多发、易发区和自然环境脆弱区;提升研究、监测、预报、预警水平。
(1)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分析如何预防和抗击自然灾害。
(2)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政府应对自然灾害应承担的职责。
(3)结合材料分析防灾抗灾的经济措施。
材料一甲乙两市有关发展指标
地 区 |
年度 (增速) |
生产总值 |
人均生产总值 |
财政收入 |
农村人均收入 |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 |
出口额 (万美元) |
甲市 |
1978年 |
954 000 |
440 |
10647 |
209 |
350 |
60 |
2009年 |
15 834 500 |
63226 |
1 562 049 |
7 737 |
16 285 |
397 172 |
|
年均增速% |
14.8% |
14.8% |
18.8% |
13.3% |
14.2% |
38.1% |
|
乙市 |
1978年 |
42 000 |
417 |
8050 |
75 |
351 |
133.5 |
2009年 |
3 329 000 |
32664 |
330 575 |
6 619 |
13 806 |
104 764 |
|
年均增速% |
14.6% |
14.1% |
13.7% |
16.8% |
13.5% |
25.8% |
材料二甲市,充分利用区位比较优势,以对外开放总揽发展全局,大力发展对韩贸易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带动体制创新和特色产业培育,成功将区位优势、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强势,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良性互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乙市,发挥初始的农业比较优势,由农业起步,创新农业生产方式,以农业培养工业,以工业提升经济,靠农业富民,靠工业强市,实现工农互助、城乡互动,工业和农业共同繁荣,城市和农村协调发展。
(1)简要说明图标反映的信息。
(2)结合材料二,说明甲乙两市经验对我们又好又快发展经济有什么启示?
(3)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政府应履行好哪些职能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假如政府就发展经济向群众征求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你将选择那些方式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