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
选项 |
目的 |
分离方法 |
原理 |
A |
除去Fe(OH)3胶体中的FeCl3 |
过滤 |
分散质微粒的大小不同 |
B |
除去纯碱中的碳酸氢铵 |
加热 |
稳定性不同 |
C |
分离KNO3和NaCl |
重结晶 |
KNO3的溶解度大于NaCl |
D |
分离食用油和汽油 |
分液 |
食用油和汽油的密度不同 |
下列关于碱金属某些性质的排列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Li<Na<K<Rb<Cs |
B.密度:Li<Na<K<Rb<Cs |
C.熔点、沸点:Li<Na<K<Rb<Cs |
D.还原性:Li>Na>K>Rb>Cs |
向100 mL FeBr2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 Cl2 3.36 L ,Cl2全部被还原,测得溶液中c(Br-) =c(Cl-) ,则原 FeBr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0.75 mol/L | B.1.5 mol/L | C.2 mol/L | D.3 mol/L |
铜和镁的合金4.6g完全溶于浓硝酸,若反应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4480mL的NO2气体和336mL的N2O4气体(都已折算到标准状况),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 )
A.9.02g | B.8.51g | C.8.26g | D.7.04g |
某稀溶液中含有Fe(NO3)3.Cu(NO3)2.HNO3,向其中逐渐加入铁粉,溶液中Fe2+的浓度(纵坐标)和加入铁粉的物质的量(横坐标)之间的关系入右图所示,则溶液中Fe(NO3)3、Cu(NO3)2、HNO3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1:1:1 | B.1:3:1 | C.3:3:8 | D.1:1:4 |
向含有的水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固体,充分反应后再加入过量的稀盐酸,上述离子数目没有变化的是()
A.![]() |
B.![]() |
C.![]()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