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被称为明末清初的“三大进步思想家”,其原因不包括()

A.反对君主专制独裁 B.主张“工商皆本”
C.强调经世致用 D.彻底否定儒学,创建启蒙思想

儒家思想能够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与它自身的不断改造和发展有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 )
①孔子提出“仁”的思想 ②荀子主张礼法并施
③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④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但物理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可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①具有较强的经验性②重视实用技术
③缺乏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④注重以实验事实为根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王国维说:“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自然也”,下列能体现“自然”之意的有
①对仗押韵②直抒胸臆③格律工整④雅俗共赏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纂《海国图志》,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郡,公举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哪一国的制度?他这一段文字在当时有何影响?

A.美国:引起当时人们的激烈讨论,遂有清末的变法
B.英国:人们颇有同感,认为应该“师夷长技以制夷”
C.美国:少有人理解,也少有人谈及,几乎没有影响
D.英国:当时人们对此理论多不理解,只重视船坚炮利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