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阐明了实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      
②形成了中央机构间的监督制约机制 
③实行三省六部制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④皇权置于相权的制约之下,形成了集体决策的局面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军人和一切公职人员都由国家支付薪金。这样,一般公民也能当军人、法官、议员了”。这一现象在古代雅典出现于()

A.贵族共和制时期 B.梭伦改革后
C.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 D.伯利克里执政时期

《明史·职官志》记载:“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参知政事。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明太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A.强化君主专制 B.加强中央集权
C.提高行政效率 D.实现权力制衡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凭借血缘世袭 B.等待朝廷察举
C.参加科举考试 D.投作官吏幕僚

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兵变”,射杀长兄李建成,夺取了帝位。李世民的这一做法违背了古代的()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内阁制

唐朝元和年间,中书省丞相皇甫鎛奏请减少内外官俸钱,门下省官员崔祐认为此法不妥,封还诏书,皇帝采纳了崔祐的意见,皇甫鎛的建议作罢。由此可见()

A.唐朝时期丞相权力大于皇权
B.唐朝三省制有互相制衡和分散相权作用
C.唐朝门下省权限高于中书省
D.唐朝的中枢机构体现了三权分立的特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