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著名清官包拯先后任御史、枢密副使等官职,常常发挥谏官的作用。宋仁宗有一项任命,他认为不合适,反反复复进谏,距离很近,喷了宋仁宗一脸的唾沫星,宋仁宗不但没有发脾气,反而接纳了他的意见,收回成命。这最能说明( )
A.古代谏官制度的施行取决于皇帝 |
B.古代的监察体制对权力的监督起到了一定作用 |
C.包拯性格强势,宋仁宗性格懦弱 |
D.监察体制是维护专制制度的工具 |
表是对1902-1919年国内农垦公司的数据统计:
1902-1912年 |
1912-1919年 |
|
农垦公司总数 |
59家 |
100家 |
资本总额 |
286万元 |
1245万元 |
下列对农垦公司在1912-1919年获得迅速发展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的推动是其发展原因之一
B.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了其发展
C.客观上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D.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在历史上的某一时期,苏联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的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上排上队。”这一笑话主要反映了()
A.苏联新经济政策的成果 | B.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浮夸风 |
C.当时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 D.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
1814年11月29日,正当《泰晤士报》的手工印刷工人准备工作时,社长竟向他们出示了一份印好的报纸,并骄傲地对工人们说:“本期报纸在一个小时内就印刷完毕,这是印刷术发明以来的最大成就。”四位同学对这则材料发表了如下的意见:甲说:这不可能,活字印刷术在19世纪还没有传入西方呢。
乙说:这太夸张了,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印好报纸。
丙说:这是可能的,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的效率明显优于传统手工方式。
丁说:我也认为是真实的,因为我听说这则材料来自于一位学者的著作。
哪一位同学的意见最为合理?()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这一材料说明了()
A.要实现工业化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
B.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
C.西方文明比非洲文明更易接受新事物 |
D.自然条件在国家发展进程中起决定作用 |
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窨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
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
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