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德国的帝国议会准备通过一项不利于政府的法案,其情况可能是
A.帝国议会通过后即可生效 |
B.帝国议会通过后由联邦议会批准生效 |
C.经皇帝批准后立即生效 |
D.联邦议会和皇帝根本不会批准,该法案无法通过 |
《诗经》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关于周人的“维新”,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①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制②实行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③创立了王位世袭制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②③ |
史记·殷本纪》载:“帝乙长子曰微子启,启母贱,不得嗣。少子辛,辛母正后,辛为嗣。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子谓之纣”。材料反映出影响王位继承的主要因素是
A.血缘亲疏 | B.长幼有序 |
C.地位尊卑 | D.先帝遗愿 |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论国家思想”中解说了“国家”和“朝廷” 两个概念的差异。梁启超说:“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原意为吃禾苗的两种害虫,比喻危害人民或国家的人),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这段话
A.提出了救亡图存的要求 |
B.反映了社会契约的精神 |
C.体现了“家国一体”的理念 |
D.宣传了“实业救国”的思想 |
下表为汉至唐前期东南地区行政区划设置分布,从中可推出的符合事实的结论是
时期 郡县数 |
西汉 |
三国 |
两晋 |
隋朝 |
唐前期 |
苏南浙江 |
会稽郡北部31县 |
4郡50县 |
5郡70县 |
7郡43县 |
13州74县 |
江西 |
豫章郡18县 |
4郡51县 |
6郡58县 |
7郡19县 |
7州34县 |
福建 |
会稽郡南部1县 |
1郡9县 |
2郡14县 |
1郡5县 |
5州28县 |
A.中央政府对地方行政管理不断加强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C.行政区划设置与经济重心南移同步
D.地方权力不断加强削弱了中央集权
伴随时代的变迁,一些历史词语的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列引文中横线部分的历史词语,与今天的含义仍然基本一致的是
A.“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离骚》 |
B.“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 《左传》 |
C.“刘备与(孙)权并力,共拒中国” —— 《三国志》 |
D.“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于中华” —— (契丹)辽道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