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答题。(4 分)
梁启超作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不仅关心他们的学业、工作、生活、健康,更对他们的品性、为人、立身、处世给予细致入微的指导。在他看来,教育不是别的什么,教育就是教人学做人,而且是学做一个现代人。他讲到求知识与学做人的关系,老实不客气地告诉年轻人:“你如果做成一个人,智识自然是越多越好;你如果做不成一个人,智识却是越多越坏。”(《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三十九,109 页)怎样才能实现他所说的做成一个人?他说:“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部分,这三部分圆满发达的状态,我们先哲名之为三达德——智、仁、勇。为什么叫做‘达德’呢?因为这三件事是人类普遍道德的标准,总要三件具备才能成一个人。三件的完成状态怎么样呢?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所以教育应分为知育、情育、意育三方面——现在讲的智育、德育、体育,不对,德育范围太笼统,体育范围太狭隘——知育要教到人不惑,情育要教到人不忧,意育要教到人不惧。教育家教学生,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我们自动的自己教育自己,也应该以这三件为究竟。”(同上,105 页)他在这里所说人类普遍道德的标准,其实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普世价值。我们看到,梁启超教育子女,就以这三件为究竟。有人不相信中国文化传统中包含有普世价值,怕是少有梁启超的慧眼和慧心。
请用一句话概括上面这段话的中心。

科目 语文   题型 语言表达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地震,虽然目前人类还不能完全避免和控制,但是只要能掌握自救技能,就能使灾害降到最低限度。
在地震中,有人观察到,不少无辜者并不因房屋倒塌而被砸伤或挤压伤致死,而是由于精神崩溃,失去生存的希望,乱喊、乱叫,在极度恐惧中“扼杀”了自己。这是因为,乱喊乱叫会加速新陈代谢,增加氧的消耗,使体力下降,耐受力降低;同时,大喊大叫,必定会吸入大量烟尘,易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伤亡。正确态度是在任何恶劣的环境,始终要保持镇静,分析所处环境,寻找出路,等待救援。
在这种极不利的环境下,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术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以上文字告诉我们,在受到地震侵害时要:(不超过20字)

仿照划线句的示例,续写两句话,要求语意连贯,修辞手法一致,句式与例句相同。
生命是一种站起来的姿态。
礁石,在海浪的拍击中,耸立成伟岸的信念;
腊梅,在严冬的肆虐里,挺拔成芬芳的春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看下列类似报道:
近日,杭州某公交车上,一名年轻小伙因没有给抱小孩的女士让座,而被该女士的丈夫连扇5巴掌;郑州某公交车上,一年轻女孩因未给一名60岁左右老人让座,被其拽住头发暴打;郑州某公交车上,一名老人怒骂不让座的年青人,并连打小伙子4巴掌,不久,猝死在公交车上……
针对上述报道的现象,请你发表看法。要求观点明确,不少于两个角度,字数50左右。

请赏析《包身工》中的一段文字。
打呵欠,叹气,寻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叫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 成人期女孩所共有的害羞的感觉,在这些叫做“猪猡”的生物中间,已经很迟钝了。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将身体稍稍背转一下就会公然地在男人面前换衣服。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句子,要符合语境,并与相关句子构成排比句。
回首人生,老年人是一部历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憧憬未来,老年人是一道风景。人,都是要老的。老年人的昨天,就是我们的今天;老年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尊老的家庭是和谐的家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尊老的民族是进步的民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