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 (Park and Ride )意思为“停车换乘”,通过兴建“P+R”停车场,将私家车和公共交通系统接驳。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P+R”交通模式示意图,关于该交通模式的有利影响,不包括
A.减少能源消耗 | B.减少大气污染 |
C.缓解中心区交通压力 | D.缓解地铁客流量 |
属于原生环境问题的是( )
A.印度洋海啸 | B.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
C.日本水俣事件 | D.内蒙古草原退化 |
宅基地是专门用于农民居住的农村用地。在城乡转型进程中,农村由于人口非农业化转移带来“人走屋空”的现象,新建住房不断向外围扩展,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原宅基地废弃、闲置,形成空心化现象。读“城乡结合部典型空心化村庄发展演化模式图(图5)”,回答问题。图中a、b、c三条住宅基地变化率曲线,分别表示的是
A.全村、村中心、村周边 | B.全村、村周边、村中心 |
C.村周边、全村、村中心 | D.村中心、全村、村周边 |
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到M点时,村中心住人宅基地面积减少趋势开始逆转 |
B.到N点时,村中心和村周边住人宅基地的变化趋势相同 |
C.到P点时,全村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 |
D.到R点时,全村宅基地的废弃和闲置最为严重 |
从赤道向较高纬度地区,针叶林带在山地分布的海拔高度
A.逐渐升高 | B.保持不变 |
C.逐渐降低 | D.变化无序 |
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根据该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判断,该山地的地理纬度可能是
A.5°N | B.30°N | C.35°N | D.45°N |
该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南坡明显高于北坡,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海拔高度 | B.水分状况 | C.热量差异 | D.土壤差异 |
图为我国东部地区甲、乙两城市三个年份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楼高表示2000年城市商务楼相对高度。读图 完成下列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982~2000年,两城市的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变化特征相同 |
B.1982~2000年,两城市的边缘区常住人口密度变化特征不同 |
C.2000年甲 城市的人口规模比乙 城市的小 |
D.2000年乙 城市的服务范围比甲 城市的小 |
关于2000年两城市功能区分布的推断,最有可能的是( )
①甲 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M处
②乙 城市的中心商务区位于P处
③甲 城市的卫星城位于N处
④乙 城市的卫星城位于Q处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