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发展与美国息息相关,日美同盟是日本对外关系的基石。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日本政府……提出了实现“政治大国”的战略口号,其标志是1983年中曾根首相提出的“战后政治总决算路线”,即在“多边管理时代”日本要以经济力量为后盾,以建立强大的军事力量为保证,以外交为手段,辅之以输出日本文化,更多地参与决定世界政策,使日本成为世界政治大国,成为世界政治多极化中的重要一极。中曾根以后的日本历届政府都继承和发展了“政治大国战略” ——《军事博览报 》
材料二 日本首相小泉日前表示,在9月下旬举行的联合国大会上,他将表明日本在不修改宪法的条件下做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意向。和以前相比,小采的态度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变。因此,日本能否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问题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环球》杂志2004年9月
材料三 福田康夫……在16日在自民党总部演讲时公布了自己参选的政策纲要:外交政策以联合国、日美同盟和成为亚洲一员为中心。争取根据《日朝平壤宣言》解决绑架问题和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支持国际社会打击恐怖主义的努力。
——人民网东京2007年9月23日电
材料四 布什首先强调美日同盟关系是两国安全与和平的基石,表示要进一步强化这一同盟关系。布什肯定了日本在解决朝核问题中所发挥的作用……福田指出:“布什总统对日本支持国际社会反恐活动表示赞赏,他希望供油行动能够尽快重启。”他同时表态说:“……我将尽己所能,(敦促国会)早日通过恢复日本在印度洋上供油活动的法案。”
——人民网2007年11月19日
请回答:
(1)材料一、二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社会出现了什么新特征?简要分析出现这种新特征的国内和国际原因。
(2)上述日本社会的新特征反映了世界格局怎样的发展趋势?在这种形势下,日美两国的关系如何?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日友好合作关系的主要表现有哪些?当前日本外交政策突出联合国和日美同盟的中心地位,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4)“成为亚洲一员”是福田康夫外交政策的中心之一。你认为日本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作出怎样的努力?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63~l914年”中写道:“从1763年至l914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时期,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据有显著地位。1763年时,欧洲仅在非洲和亚洲有一些沿海据点,还远远不是世界的主人。然而到l914年时,欧洲诸强国已吞并整个非洲,并有效地建立了对亚洲的控制……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其现代化进程一直在继续和加速。这一进程早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技术发展、资本主义企业的建立、国家建设和海外扩张以前就已开始。上述这些引起了以三大革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连锁反应。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
(1)请论证说明材料中关于欧洲扩张和其推动力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论证说明;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材料二某班研究学习小组搜集的史料及由此得出的结论
组别 |
材料 |
结论 |
英国组 |
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 ——《欧洲文化史》 《权利法案》的规定……并不意味着英国已经成为一个民主国家。 ——《全球通史》 |
17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上半期,英国民主化的趋势不断发展 |
德国组 |
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帮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 第18条:(皇帝)“有创建法律之权”。 ——《德意志帝国宪法》 |
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度,保留了浓厚的专制残余,君主是实,立宪为虚 |
(2)材料二中哪一组学生得出结论依据的是原始(第一手)史料?英国组结论的依据是否充分?说明理由。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梭伦规定,一切成年的雅典男性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有选举执政官的实权,但只有第一等级的人才有被选举权,执政官必须接受公民大会的监督,公民大会对于“四百人会议”的决议,也有最后的否决权。在雅典最盛时代,约有9万的自由公民,除了女性和儿童外,能参加公民大会的成年男性公民有三四万人。……农民和城市贫穷的手工业者很少有机会参加公民大会。因之经常参加公民大会的只有4000至7000比较富裕的人们而已。
--------摘编自李天轱《古代希腊史》
(1)根据材料一,谈谈你对梭伦改革中有关公民大会规定的认识。
材料二英国1832年的议会改革具有与时俱进的鲜明特色,反映了英国社会变革的基本特征。英国的改革模式与和平发展之路非常具有典型性,它说明政治制度的变革完全可以用非暴力的手段进行。
----摘自刘宣照《浅析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832年议会改革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议会改革的局限性。
材料三美国总统有权否决国会的立法,但国会两院又能以三分之二多数否定总统的否决。总统有权缔结条约,但必须经过参议院的批准。国会可以通过弹劾将总统或法官免职,但必须达到三分之二多数。总统任命最高法院法官,但法官上任后只要忠于职守,便可终身任职。最高法院有权宣布国会通过总统签署的法律为违宪而非违法,总统和国会都必须服从法院的判决。但最高法院无权否定宪法修正案,国会若要否定最高法院对于某项法律的违宪判决,可以通过宪法修正案,国会还有权对玩忽职守或犯罪的法官提出弹劾。
------据美国1787年宪法改编
(3)根据材料三,说明美国的政治体制有何特点。你如何评价这一运行机制?
材料四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分析社会主义中国有哪些政治制度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宋太祖撤销殿前都点检、殿前都指挥使、侍卫亲军都指挥使的最高级将领,而以较低的殿前都指挥使、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和步军都指挥使,变成为禁军的最高将领,合称“三衙”。“两司三衙合十二员,分天下兵而领之。”……北宋名臣李纲曾赞曰:“在祖宗之时,枢密掌兵籍虎符,三衙管诸军,率臣主兵柄,各有分守”,“祖宗之明智”。宋太祖还以文臣充任地方军职,实行以文制武。
……
宋太祖设阶级法,明确军队内部的等级尊卑关系……使各级军校,各司其职,下级绝对服从上级,将帅绝对服从皇帝,军队绝对服从中央。……太祖还设立更戍法,以“强干弱枝”、“内外相维”为军事部署的指导方针,因此大量禁军驻守外地。政府规定,除殿前的捧日、天武两军外,其余诸军“皆番戍诸路,有事即以征讨”。禁军的驻地经常更换,轮流戍守边陲。
-----摘编自顾吉辰《宋太祖加强中央权威的举措》
(1)根据材料,概括宋太祖采取的军事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宋太祖的这些措施。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任何一个同纳粹主义作斗争的人或国家,都将得到我们的援助。任何一个与希特勒同流合污的人或国家,都是我们的敌人。……因此,我们将尽力给俄国和俄国人民提供一切援助。……我们已经向苏俄政府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可能对他们有用的技术援助和经济援助。……俄国的危险就是我国的危险,就是美国的危险;俄国人民为了保卫家园而战的事业就是世界各地自由人民和自由民族的事业。
-----丘吉尔《关于希特勒入侵苏联的广播演说》(1941年6月22日)
材料二我们正在为1942年8月或9月登陆一事进行准备……事前很难预料,到时候能否具备实现登陆的条件,因此我们在这方面无法作出许诺。但是,如果条件正常而又合理的话,我们将毫不犹豫地实施计划。
----1942年5月丘吉尔致苏联政府《备忘录》
(1)材料一反映了丘吉尔对苏联采取了什么立场?为什么丘吉尔宣称“将尽力给俄国和俄国人民提供一切援助”?
(2)材料二中的《备忘录》是针对什么事件提出的?这表明丘吉尔对此持什么态度?目的何在?
【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制定法律的权利归谁这一点就决定国家是什么形式。……立法权不仅是国家的最高权力,而且当共同体一旦把它交给某些人时,它便是神圣和不可变更的;如果没有得到公众所选举和委派的立法机关的批准,任何人的任何命令,无论采取什么形式或以任何权力做后盾,都不具有法律效力和强制性。
------洛克《政府论》
材料二: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手中,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离,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实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则将拥有压迫者的力量。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个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诉权,则一切便都完了。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材料一表明了洛克怎样的政治主张?这一主张有何现实意义?
(2)材料二反映了孟德斯鸠怎样的政治主张?洛克的主张与孟德斯鸠的主张有何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