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批评《资治通鉴》时说:“臣旧读《资治通鉴》,窃见其间周末诸侯潜称王而不正名。汉丞相(诸葛)亮出师讨贼而反书‘入寇’。此类非一,殊不可晓。”下列选项与上文观点一致的是
A.“合天地万物而言,只是一个理” | B.“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 |
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 D.“天下为主,君为客” |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为此,战胜国将要采取的行动是
A.掀起瓜分狂潮 | B.发动战争扩大市场 |
C.扩大资本输出 | D.割占中国台湾 |
“令三司出炭四十万,减半价鬻与贫民,非惟抑高价,且济人民。” 这段文字最有可能出自
A.《史记》 | B.《唐六典》 |
C.《宋史会要》 | D.《清史稿》 |
《明律集解附例》载:“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文纻丝纱罗货卖者,杖一百,段匹入官。机户及挑花、挽花工匠同罪。”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 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
C.宣扬封建王朝法律权威 | D.规范丝织行业秩序 |
“宗法者,辨先祖宗庙昭穆亲疏之法也。”这说明“宗法”强调的是
A.政治隶属 | B.血缘等级 |
C.尊奉服从 | D.分配继承 |
元代杂剧《窦娥冤》,通过窦娥含冤而死的故事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剧中窦娥死后,六月飞雪、楚州大旱。这种描写体现了
A.佛教的因果循环 | B.法家的严刑峻法 |
C.道家的无为而治 | D.儒家的天人感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