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
|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
|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
|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
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
|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
| 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
|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
| 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 |
李时珍认为“鸟产于林,故羽似叶”,反映了他在动物适应环境、相关变异及遗传特征方面的认识。与其持相近观点的欧洲科学家是( )
| A.哈维 | B.拉瓦锡 | C.道尔顿 | D.拉马克 |
17世纪,处于科学革命中的西欧,“肯定自然知识的实
用价值,以及肯定它对科技进步的前景所包含的意义,已经成为普遍接受的常识,但科学的素养对于人类,以及对于人类所处的环境实际产生的作用还是很小”。这一现象说明
| A.民众仅从实用角度理解科学革命 | B.科学素养的提高不受社会重视 |
| C.科学革命只影响到知识阶层 | D.科学方法已获得广泛认同 |
1919年英国《泰晤士报》曾刊登标题文章——“科学革命”,
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具有“科学革命”意义的理念是
| A.日心说 | B.量子论 | C.相对论 | D.经典力学 |
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其创作风格是( )
| A.浪漫主义 | B.现实主义 | C.古典主义 | D.理性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