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毛泽东在1935年2月写下的《忆秦娥·娄山关》中的一句,其中“从头越”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 B.进军井冈山,“农村包围城市” |
| C.遵义会议,红军获得新生 | D.长征胜利,红军开赴抗日前线 |
苏州出土了一块明清时期的碑刻,记载了一起商标侵权案,“近有无耻之徒,假冒本堂牌记,或换字同音,混似射利,粘呈牌记,叩求示禁。”这反映出苏州()
| A.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
| B.商品经济发达 |
| C.商业法律十分完备 |
| D.劳资矛盾尖锐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宋朝“商业革命”的是
| A.统一货币“半两钱” |
| B.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 |
| C.出现了纸币“交子” |
| 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 |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 ()
| A.缫丝 | B.灌溉 | C.制瓷 | D.冶铁 |
“疑是蝤蛴美容颜,蛾眉婉转天地间。高低上下隋唐始,举重若轻似等闲。”(蝤蛴:qiúqí,天牛的幼虫,身体弯曲细长。)这首诗描述的下图生产工具的出现标志着()
| A.石器锄耕技术的发展 |
| B.铁犁牛耕技术的开始 |
| C.铁犁牛耕技术的成熟 |
| D.西汉的两牛一人犁耕法 |
下列引文中,能反映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实质的是()
| 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 |
|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
| 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
| D.“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 |